谣言:过期药物没变质,还可继续服用?
真相: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药物的有效期是保障疗效和安全的重要依据,不能仅凭“外观没变质”判断是否可用。药物过期以后,不管外观正常与否,都不要再使用。
药物过期后,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会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例如,抗生素过期后继续使用,不仅不能有效杀灭病原体,还可能会延误病情的救治,同时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过期药物中的化学成分还可能发生变化,例如阿司匹林过期后会分解产生水杨酸,水杨酸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可能会引发胃出血等症状。
此外,药物过期后即使外观看着正常,也有可能会出现细菌滋生等情况,导致药品变质,形成安全隐患。例如,过期的眼药水有可能滋生细菌,使用时可能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
对于过期药物,需要妥善处理。例如,对于过期固体药品,我们可以把药片或者胶囊取出来,捣碎之后用纸包裹好,放到密封袋里,最后按“有害垃圾”处理即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按摩、刮痧可以排毒防癌?
真相:按摩和刮痧一定程度可以舒活经络,缓解乳房增生的不适和疼痛,但是它对防癌并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我们还是要更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筛查和自检。(来源:科学辟谣)
“虚构冲突”直播引流、“造艾滋谣言”扰经营……网警公布打击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炮制剧本、虚构场景、摆拍视频……从“卖惨助农”到“制造对立”,打造虚构的暴力冲突吸引流量进行带货;为彰显个性博取关注,发布低俗、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的引流视频;随意捏造散布虚假不实信息,影响正常群众生产经营。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公安网安部门深入开展“净网-2025”专项工作,严打网络违法犯罪,近日公布相关违法典型案例。
虚构纠纷演绎冲突惹围观
近日,甘肃庄浪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查处一起利用某直播平台,通过虚构经济纠纷、演绎暴力剧情,吸引关注进行引流带货销售各种质量缺陷、描述与实际不符、缺乏售后保障商品的案件。
经查,为推销所谓“优质低价”、“限时秒杀”商品,当地两名网络主播在直播和短视频中不标注“演绎”或“虚构”,演绎各种“暴力冲突”剧本内容,刻意在网上制造紧张冲突氛围,博取网民同情并诱导购买商品,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造成部分群众对当地社会治安误解。
虚假谣言扰乱商家正常经营
近日,甘肃永靖县公安网安部门陆续接到辖区内多家餐饮从业人员报案,称有人在网上恶意散布“某餐饮店经营者患有艾滋病”的不实信息,严重扰乱了商家的正常经营秩序,造成当地居民恐慌,且对相关个人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经核实,网传所谓“某店老板和老板娘有艾滋病”等言论属不实谣言信息,系人恶意捏造发布。经查,属地梁某、罗某、吴某及柳某4人出于“猎奇心理”,在多个互联网平台肆意散布相关虚假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造成当地居民恐慌,引发不良社会影响
以上人员,公安机关均已依法作出处罚。(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