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孙剑:建议推动诊断技术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患者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3-07 11:23 103034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孙剑长期关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议题。3月6日,孙剑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围绕体外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难的问题建言献策,呼吁打通实验室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让精准快速诊断技术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孙剑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受访者供图

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从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由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血液学及体液、即时检验等细分领域构成。人们日常接触到的血常规检测、血糖检测、妊娠试纸等,都属于体外诊断技术的应用。

“医学发展已进入精准医学时代,越来越多的疾病通过外周血、尿液、泪液等标本的检测就可实现快速精准诊断。这一检测技术被称为体外诊断技术,已成为‘医生的眼睛’,极大地提升疾病的诊治水平。”孙剑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体外诊断新技术成果呈“爆发增长态势”,但是,该技术存在临床应用难的问题。孙剑表示,体外诊断新技术通常都是由科研人员从实验室阶段创新研发出来的,但新技术从完成研发到临床应用,要经历和企业对接、确定产业化方案、建立生产车间、向国家申请报批、市场推广等流程。一系列操作下来短则3年至4年,长则10余年。

这一过程中,存在两个现实问题:一是有很多罕见病、疑难病领域的体外诊断技术,由于受众人群小,出于市场投资回报的考虑,企业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经费来实现产业化;二是一些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如果按上述流程,几年时间下来,获批的检测技术已经面临淘汰。

这也就导致高水平医院拥有成熟的体外诊断技术,能够解决病人的所需,但无法应用到临床。在孙剑看来,解决上述困境的途径,就是允许“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在高水平医院开展。目前,该模式已有多国使用,可供借鉴。

“高水平医院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能够基于临床需求自主研发新的诊断技术并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来保证技术的科学性和应用可靠性。”孙剑表示,“其实我国已经开展了类似的试点工作,但目前试点的工作面非常有限,全国只有少数医疗机构列入,广东仅1家医院参与试点。”为此,孙剑呼吁,尽快扩大试点范围,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将这些“临床有需求、专家有办法”的创新诊断技术尽快落地。

孙剑还建议,要加快更新医疗服务价格目录,解决体外诊断技术收费条目更新慢的问题。“实际工作中,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很快,特别是体外诊断技术。但收费条目的更新有时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导致很多体外诊断项目无法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

孙剑呼吁相关部门,定期收集医疗机构特别是高水平医疗机构的意见,加快收费目录的更新速度,打通新技术创建到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将新技术先行列入自费收费目录,不纳入医保报销,后期再根据经济效益评估逐步纳入医保。这样既可以控制医保基金的支出,还能推动国产体外诊断的技术发展。”

评论 13

  • 抵制垃圾自媒体文章 2025-03-07 发表于四川

    收费条目更新慢,患者等不起啊

  • 追逐风 2025-03-07 发表于四川

    希望更多患者能早日受益新技术

  • 德阳珊珊 2025-03-07 发表于四川

    高水平医院自建检测方法是个好主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