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7月25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两江新区国际博览中心开幕。重庆作为2007年第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举办地,曾见证该活动从“全国书市”正式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成为这一盛会的定名之地,18年后书博会再次落户山城重庆。
来自成渝双城的多位作家,也展开多场文化对话,将更多元的阅读元素融入城市肌理,在成渝双城协同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文化共荣的崭新篇章。
蒋蓝(中)、李燕燕(右)在分享会上
开幕首日,“成渝结合部的历史风物传奇——《成都传》图书分享会”在四川展区举办。该书作者、作家蒋蓝与重庆作家李燕燕联袂登场,围绕《成都传》文本,深入探讨成渝结合部丰富的历史风物,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共同的历史记忆
成渝文化认同的深层根基
本次分享会立意鲜明,直指成渝文化认同的深层根基——共同的历史记忆。活动以《成都传》为载体,聚焦“成渝结合部”这一独特地理文化单元,系统梳理了成渝文化圈层形成的三大历史支柱:汉代“天府之国”的农耕文明基石、唐宋“扬一益二”的商业枢纽盛景,以及明清“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融合浪潮。
蒋蓝
分享会上,两位作家以生动的历史细节为切入口,展开深度交流。从移民到物产,探讨清初入川客家人在四川隆昌、重庆荣昌两地推动苎麻与油茶种植发展的故事。石刻艺术的千年回响,解析四川安岳与重庆大足千年石刻所承载的文化密码及其传承。“海棠香国”的古今意象,重温宋代闻名遐迩的“海棠香国”文化意象,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探讨成渝具体风物
钩沉历史更对接现实
《成都传》
《成都传》浓缩了蒋蓝近三十年在蜀地田野考察与思想随笔创作的心血。他创新性地运用“踪迹史”的书写方式,力图捕捉成都这座城市的肌理、性情与灵魂温度。书中内容涉及蜀道、“蜀身毒道”、李冰与都江堰;望帝化鹃、司马相如的琴剑风流、杜甫的雪山岁月及其与严武的交谊、岑参笔下的成都、张大千与徐悲鸿的青城时光;“扬一益二”的商业荣光、浣花溪畔、摩诃池韵、王闿运眼中的晚清成都;东校场风云、华西坝往事、罗常培记录的成都“七二七”大轰炸;成都的桤树、蜀地银杏逸事,等等,内容丰富。
蒋蓝与李燕燕围绕《成都传》,对成渝具体风物的探讨,不仅钩沉历史,更紧密对接现实。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肩负经济发展重任,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也赋予其维护区域生态、传承文化根脉的重要使命。
(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图片)
评论 1
仙女下凡 2025-07-26 发表于四川
哇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