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继幼小衔接、小升初衔接和初高中衔接课后,教培机构又开辟了一条新赛道:高(中)大(学)衔接班。瞄准的对象是准大学生们,让他们在高考后的暑假提前学习大学知识。据报道,“高大衔接班”学的主要是大学英语、英语四六级、高数、大学数理等课程,这些课一般单科收费近千元。为宣传招生,有推销人员鼓吹“大一新生暑期蓄力,入学抢跑一步”“高考英语147分的孩子都在学”。(南方周末)
很多考生之所以能撑过高三,靠的就是对“高考后美好暑假”的无限遐想。正所谓望梅止渴,一旦真的完赛到点,着实是要好好放松一番、放飞一场的。尽管有师长敦敦教诲,言“高考只是起点而非终点”之类。但客观来说,现实中的确有不少高中毕业生,是以“大功告成,享受人生”的心态,来看待这个暑假的。他们度过个很多个暑假,上过很多的“衔接班”,原想着终于彻底上岸,可谁曾想,竟然又有“高大衔接班”横空出世。番外篇、加时赛?当真防不胜防!
中小学阶段,不少家长已经习惯了“提前学”的抢跑教育学,并将之所谓应试、鸡娃的秘笈。这种经验一旦形成路径依赖,或许就很难戒除。以往,市面上“高大衔接班”并不多见,高考过后,家长们的“抢跑鸡娃基因”,也就无从唤醒。而近年来,“高大衔接班”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对于这一套很熟悉、很受用的那些家长们,自然是如获至宝,岂止意气相投,简直就是相见恨晚。
很难想象,对于那些一心奔向自由、想着疯玩一场的准大学生们,家长是如何将他们重新拉回补习班的?这里面,想必又少不了一番斗智斗勇、威逼利诱的戏码。当然,在任何时候“勤学苦读”都是值得赞美的品质,可需要追问的是,提前学、抢跑,于大学学习生涯,真的有必要、有意义吗?事实上,相比于高中,大学的课业是更为个性化,也是更为张弛有度的。同样一门课,不同的大学、不同的讲师,可能讲得大不一样。既然如此,“高大衔接班”又怎么衔接呢。
媒体调查发现,“高大衔接班”主要包括理工类和英语课程。大学阶段的理工教育,更多是侧重能动性素质、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掌握课本知识点那么简单。至于说英语,则是多仰仗日常积累与语言实践,“补习班”多上几节课,想必意义寥寥……或许,或许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真正让孩子准备好上大学,让他们走出“补习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评论 2
趴趴熊 2025-08-18 发表于云南
太卷了
路过蜻蜓 2025-08-18
人类已经卷得来理不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