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41)|庐陵胡氏:“脖子最硬的人”胡铨,坚持抗金反议和,被流放23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2-12 14:52 104567

黄勇/文

胡姓(40)|庐陵胡氏:从宋朝到元明清,名人辈出,成为江西一大望族

在外任期间,胡铨仍然不改耿直秉性,一如既往地对朝政发表看法,屡次遭到弹劾和贬谪。

长期被流放在外,直到秦桧病死,处境才得到改善

胡铨塑像(资料图片)

绍兴12年(1142),谏官罗汝楫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诏令除名,贬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管制。

绍兴18年(1148),新州守臣张棣弹劾胡铨,说他在与宾客唱酬对答时,诽谤怨恨朝廷,胡铨再次被贬到吉阳军(军治在今海南三亚市崖州区崖城镇)。

胡铨及家人在吉阳军生活了8年。他极尽所能地帮助当地百姓改进耕作技术,倡导水利建设,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先进技术。

《崖州志》记载,胡铨在流放海南期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用他的话来说,是“日率作诗十数首”。

绍兴26年(1156),秦桧病死,胡铨被移送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处境有所改善。5年后,他被获准随意居住,意味着彻底自由了。

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亲自带兵击退金兵

绍兴32年(1162),宋孝宗赵昚即位,胡铨复职为奉议郎、饶州(今江西鄱阳县)知州,开始迎来仕途上的春天。

一天晚上,宋孝宗接见胡铨,赏赐金凤笺、玉管笔、龙脑墨、凤味宴,命潘妃唱《贺新郎》,宫女执玉荷杯,他亲自给胡铨斟酒,还唱起了《喜迁莺》,极尽恩宠。

宋孝宗召胡铨询问对朝政的建议,胡铨上奏说了修德、结民、练兵、观衅4个方面的看法。宋孝宗说:“朕很早就听说你耿直诚实。”任命他为吏部郎官。

隆兴元年(1163),胡铨迁任秘书少监、起居郎,后又兼侍讲、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等要职。

针对朝中的议和风气,胡铨多次上表予以反对。

宋孝宗就战和问题向朝臣征求意见,与会的14人中,力主和议的占一半,模棱两可的占一半,反对议和的只有胡铨。

隆兴2年(1164),金兵攻打南宋,楚荆、昭关、滁州等地先后失守,只有高邮守臣陈敏还在今江苏东部的射阳湖坚持抵抗。

时任兵部侍郎的胡铨,一边上表弹劾拥兵不救的将领,敦促迅速出师救援,一边带兵赶赴前线。

当时正是严冬腊月,河水结冰,胡铨提起铁锤就跳下河去破冰。大家深受鼓舞,奋勇作战,击退了金兵。

胡铨临死仍期望宋孝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

胡铨塑像(资料图片)

乾道7年(1171),胡铨出任宝文阁待制,保留经筵侍讲官职。他请求离职,以敷文阁直学士身份出外任宫观官。

胡铨回到庐陵老家后,潜心著述,给宋孝宗献上所著的《易解》《春秋解》《周礼解》《礼记解》,宋孝宗诏令收藏。

不久,胡铨复任原官,升任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玉隆万寿宫,进为端明殿学士。

淳熙7年(1180),78岁的胡铨疾病缠身,不能上朝,宋孝宗准许他以资政殿学士身份退休。

同年五月,胡铨在老家青原山南麓病危。弥留之际,他口授遗表,期望宋孝宗“舍己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愿“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胡铨辞世后,被追赠为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被后世评为“脖子最硬的人”

2000年,江西新闻媒体选评江西千年中最杰出的10位历史名人,胡铨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

胡铨一生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为人忠诚,正直,即使被流放23年,仍初心不改。

胡铨精通经史百家学识,还通晓绘画艺术。他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著有《澹庵词集》《易解》《春秋解》《周礼解》《礼记解》,有《澹庵文集》100卷,可惜佚失,现在只有《澹庵文集》6卷。

因胡铨著有《澹庵文集》,他的后世子孙遂以“澹庵”作为堂号,是为胡氏中的澹庵堂。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42)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