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王朗29年,他用科技保护大自然丨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5-30 12:39 118169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你跟大自然接触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被它所感染,更能体会到与大自然交流的快乐。”5月29日,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礼在四川省科技馆举行,来自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赵联军获得此项殊荣。

扎根王朗整整29年,赵联军从不起眼的监测工作做起,逐步成为王朗保护区科技带头人和传播者,其GIS(地理信息系统)、监测、自然教育、科研等方面都能独当一面。

    赵联军在考察的路途中

扎根王朗 用科技保护绿水青山

赵联军1994年从安徽省黄山林校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回到四川后,他放弃了到当时效益红火的各林场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当时绵阳最偏远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工作。

王朗属高海拔工作区,常年在海拔2500米以上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王朗的冬季十分漫长,每年冬季时间长达6个月,温度最低达到零下28度,夏季洪水、泥石流肆虐,条件异常艰苦。1998年,赵联军的父亲去了一次他工作的地点。当时绵阳到王朗还需要两天时间,回到家后父亲跟母亲说这工作单位的条件还不如农村好。因为工作原因,父亲临终前还是不放心,让他最好换个单位,换一个体面点、收入也高的单位。但他没有听从,更没有退却,还是决心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改变保护区的面貌,利用科技来保护绿水青山。

赵联军到保护区后,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王朗的建设中,并积极钻研业务工作。其自学了GIS、GPS、RS和数据库并应用到保护区建设中,将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深深植根在王朗每个保护人心中,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扎实的野外监测工作中,了解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生活习性,这些积累为王朗在国内大熊猫野外种群的保护占有了一席之地。

    赵联军为大家讲解王朗的生态情况

钻研技术 曾冒着危险收集科研数据

到保护区后,看到保护区还处于初期的看山护林阶段,其他工作处于停滞阶段。于是赵联军带领工作人员率先开展了王朗大熊猫的日常监测工作并推广到全省保护区,成为全省标准;看到原始的文件处理方式难以及时处理发现的数据,又在四川保护区中率先到北大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同时自学数据库技术,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PS、RS相结合,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保护区的管理中,并推广到四川及周边其他保护区,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水平。

“5.12”地震后,赵联军在安顿好城关的职工和家属后,冒险通过交通生死线到王朗保护区内查看布置好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迅速启动了地震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科研项目。有一次,同队友去野外监测收集数据途中,突然遭遇到体型庞大的牛羚近距离攻击,当他们惊险逃生后发现遭遇的居然是一大群牛羚,但是他也没有害怕,继续又乐呵呵前行,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工作。

    赵联军在考察的路途中

谦逊乐观 一切为了大自然

多年来,赵联军参与了北京大学、中科院、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杜克大学等科研院所在王朗及周边的科研项目,过硬的业务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与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受到了科学家们的一致称赞,与科学家们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了平武生态保护工作的一张名片。正是在像赵联军这样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王朗已经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基于科学来开展保护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保护区之一,连续三次获得了全国七部委表彰的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称号。

赵联军告诉记者,扎根王朗29年,他从未后悔过。而这次拿到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称号,也让他倍感自豪:“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能拿到这样的奖项,说明了大众对于我们这个群体的关注,也说明近些年来大家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提高了。你看,这次获奖者里有范国斌院士等,他们是高精尖的科研人才,成果都是国之重器。我现在从事的工作虽然不能上升到国之重器的程度,但是从目前国家生态保护的大战略之下,受到了大家的重视。”

评论 9

  • 铁佛塘镇袁家楼村第一书记何鹏 2023-05-31 发表于四川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 雪雪7583 2023-05-31 发表于四川

    自然

  • fm2108602 2023-05-31 发表于四川

    自然交流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