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6日晚,2023年篮球世界杯小组赛第一轮全部结束,来自亚洲的6支球队全部亮相,面对欧美劲旅,亚洲球队无一取胜,除了东道主菲律宾队小负多米尼加队之外,其他亚洲球队都是大比分失利。
这其中,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中国队的表现,63-105,中国队以42分的分差负于塞尔维亚队,两队上次在国际大赛交手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当时的比分是60-94,中国队输了34分。从34分到42分,中国男篮的整体水平并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只不过我们打进奥运会的难度变大了。
2015年中国男篮夺得亚锦赛(亚洲杯的前身)冠军,因此获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亚洲最好的球队代表亚洲参加奥运会,这应该没什么异议。但是如何产生这个“最好”,方法就不见得只是洲际比赛了。
新的办法是,奥运会参赛资格不再是各大洲的“小池子”选拔,而是全部放在世界杯这个“大池子”较量。对亚洲球队来说还有利好的一面,参加世界杯的名额从原来的2个变成现在的6个,扩大世界球队交流面,从原来内部竞争的“亚洲最好”,变成各大洲球队充分较量后产生的“亚洲相对最好”。
告别“小富即安”的生活,来到用实力对话的世界篮坛,第一感受就是我们落后了,而且是整个亚洲都已经掉队了。用球迷的话来说,“打的是不一样的篮球”。
的确不一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战胜德国队晋级八强,令人津津乐道;而前不久的热身赛,中国队输给德国队49分,这样的反差太过强烈,在网络上引起球迷热烈讨论。如果从篮球运动本身来分析,2008年那支德国队以低位进攻作为主要方式,而现在作为欧洲杯四强的德国队,有30%的得分来自快速转换和反击。从德国队角度来说,就已经不是从前的自己了。
据观察,这种向着强调对抗、强调更快更强,同时保持高大化的篮球潮流以1998年世锦赛为发端,而那届世锦赛中国男篮缺席,并没有第一时间感知,中国队在那之后能重整旗鼓,在世锦赛和奥运会有所表现,很大程度还是因为有姚明这样的天才球员的出现。但对篮球规律和打法的探察和研习缺乏敏感,更深层次的隐患,当年就已埋下。
回到现在,国际篮联的改革和2019年中国世界杯的不如意,都是促成我们不得不加快作出改变的动因。我们聘请了欧洲名帅乔尔杰维奇做我们的主教练,也是为了更快与世界潮流接轨,从此次世界杯安排的热身赛对手和比赛质量来看,中国男篮许多球员都表示,了解并逐渐适应世界杯比赛节奏和对抗强度——是的,现在这个阶段面对欧美高水平对手,我们也只能先去适应和了解。
如今,世界篮球已经进入人才流动、赛事繁多的时代,但对中国男篮来说,高水平比赛还是打得太少。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参加世界杯,中国男篮经历大场面,开眼界找差距,才能找到追赶的方向和目标。对阵塞尔维亚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中表现不错的赵睿、周琦、张镇麟等球员,不是拥有上届世界杯的经历,就是拥有海外打球的经历。
2005年亚锦赛决赛,中国队93:49的大比分战胜韩国队,以全胜成绩夺冠。当时姚明有这样一番话:“中国队更应该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如果仅仅盯着韩国队和其他亚洲球队的话,那么中国队的下场就会是今天(2005年)的韩国队。”姚明退役后的2013年亚锦赛,中国男篮折戟马尼拉,缺席2014年世界杯,而本届世界杯也没有韩国队的身影。
因此,再回头看输给塞尔维亚队的这42分,我们多想想可以从中得到什么。
(图片摄影:王亮)
评论 1
暮雪 2023-08-28 发表于山东
确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