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苏打水能调节身体酸碱平衡?
真相:不能。
靠饮食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说法,并不科学,喝苏打水改变酸碱体质的说法也是无稽之谈。健康人体的内环境,能自动保持在合适的pH值范围,为体内的生理活动提供稳定的环境。比如血液的pH值会一直恒定在7.35~7.45,不会因为喝了苏打水而改变。而血液pH值的剧烈改变,往往是由于重大疾病,如癌症等。
苏打水含有钠,如果经常喝、大量喝,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部分人工合成的苏打水,还会额外添加白砂糖、果葡糖浆,长期大量饮用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来源:科学辟谣)
加工食品脂肪多?调和油不如动物油?
真相:加工食品并非都是高脂肪。食品中的脂肪含量主要取决于食品类别和加工方式,只要合理选择和搭配,加工食品也可以成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食用油是我国居民摄入脂肪的重要来源之一,且摄入量远高于推荐值。许多人喜欢用荤油(动物油)炒菜,但动物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而中国人的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总体偏多,因此烹饪宜用植物调和油,少用动物油。植物调和油是植物油混合而成,相对动物油更适合烹饪。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鼓励消费者减盐、减油、减糖。专家提示,准确全面看待脂肪,将合理膳食落到实处。(来源:新华社)
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太迷惑,如何防范?
详情: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是近年来电信诈骗高发类型。此类诈骗手法呈现出高度的迷惑性,剧本也在不断变化。以下几种是不法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需提高警惕:
1、声音合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进行声音合成,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过对方。
2、转发微信语音。在盗取微信号后,向其好友“借钱”,为取得对方的信任,他们会转发之前的语音,进而骗取钱款。尽管微信没有语音转发功能,但他们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非官方版本(插件),实现语音转发。
3、AI程序筛选受害人。利用AI程序分析公众发布在网上的各类信息,根据所要实施的骗术对人群进行筛选,在短时间内便可生产出定制化的诈骗脚本,从而实施精准诈骗。
如何防范此类诈骗?
1、多重验证,确认身份。如果有人要求你分享个人身份信息,要小心;对突如其来的电话保持警惕,即使是来自认识的人,因为来电显示的号码可能是伪造的;网络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核验对方身份,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求助。
2、保护信息,避免诱惑。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软件不要下载,陌生好友不要随便加,防止手机、电脑中病毒,微信、QQ等被盗号。
3、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公检法没有安全账户,警察不会网上办案。如果有网络警察说你犯事了,让他联系你当地的派出所,你也可以主动打110咨询。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并立即拨打96110报警。(来源:中国新闻社)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