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赵紫萱
当前,国内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已蔓延至多个省份,成都市近日出现省外输入病例并已导致多人感染,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11月10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要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作用,守好筑牢新冠疫情应对的社区防线。
压实社区防控责任。及时传达贯彻本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部署,引导社区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担当尽责、“五社联动”有效参与的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格局。压实社区居民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责任,做好辖区内人员信息收集、重点人员排查管控、社区居民服务、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压实物业公司责任,督促做好小区入口人员排查管控、小区公共区域消杀等工作。压实驻社区单位责任,督促抓好本单位疫情防控和人员管理,有序参与和协助社区做好相关工作,形成“社区呼叫、部门报到”联动机制。落实“双报到”机制,引导辖区党员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社区力量动员。在发挥好社区“两委”、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等作用的同时,迅速动员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用好社工人才专业优势,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制定精准、科学、务实的防控方案,提高疫情防控专业化水平。加强“县级社工总站—镇街社工服务站—社区社工服务室”三级联动,合理调配社工人员,支援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设立便民服务执勤岗、核酸检测岗、各类固定岗位等,协助开展轨迹交叉人员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和居民心理疏导、生活服务、个案服务等工作。加强社区(小区)居民动员,及时发布人员招募信息和各类疫情防控倡议。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处置能力。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疫情防控,重点在加强专业指导、提供精准服务、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强化支持。鼓励各类行业商协会配合有关部门稳定市场秩序,引导医疗卫生、安全防范、应急救援等行业领域社会组织提供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应急物资等方面支持。鼓励学科类、科技类社会组织加强科普工作,引导居民科学适度防疫,减少盲目性和心理恐慌。督促社区社会组织第一时间落实指挥部和街道、社区的防控要求,细化实化防控措施,利用服务社区、贴近居民优势,及时组织开展精准、高效的服务,鼓励居民保持良好乐观心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提振精气神、传递正能量。
链接公益慈善资源。指导各类慈善组织及时响应党委、政府号召,针对社区疫情防控需求,精准开展资金物资募捐,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会同有关方面把好慈善物资质量关,规范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第一时间将社区急需的款物送到社区,做到“快进快出、物走账清”。鼓励、倡导各类公益慈善行为,建立邻里互助会或互助小组,积极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排忧解难。定向捐赠的款物,要严格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使用,不得擅自改变捐赠款物用途;非定向捐赠款物,原则上要在本级指挥部指导下,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募捐方案安排使用。相关慈善组织要定期公布捐赠收入和支出明细,提升公益慈善工作透明度。
严格人员排查防控。督促指导“五社”始终把人员排查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守好社区、小区“出入口”,管好人员、车辆出入,防止出现“盲区”和“漏洞”。对进入小区(院落)人员严格落实“一看(看是否戴口罩)、二测(测温)、三查(查验健康码)、四问(询问旅居史)、五扫(扫场所码)”要求。对境外返回人员、解除集中隔离返回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确诊病例的密接或次密接返回人员、在城市从事高风险行业返回人员、“红、黄码”人员等“六类人员”做好摸底排查、信息登记、分类管理等工作。“典型症状”立即报告、督促就诊、诊断排查;“红码”人员立即报告、闭环管理、流调消杀;“黄码”人员限制流动、专人指导、健康监测、期满解除;“红、黄码”转“绿码”人员健康监测、密切关注。
依规分类有序处置。协调县级部门、街道和社区力量,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共同落实“分级分类、分圈分层”防控要求。对于划定的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和其他区域,严格精准、不折不扣地落实管控要求。封闭区封闭管理、足不出户;封控区只进不出、严禁聚集;风险区周边区域禁止大型活动;其他区域减少人员集聚。分类处置入(返)川人员,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和直辖市、省会城市所在街道旅居史的,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每3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直至离开旅居地满14天为止;对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直辖市、省会城市所在区)旅居史的,实施3天内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纳入社区管理,健康监测至离开旅居地满14天为止。
健全关心关爱机制。协调有关方面抓好市场稳供保需工作,加强肉禽、蔬菜、水果和各类生活必须品等供应及配送,保障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尤其是保障好封闭区、封控区居民生活。做好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因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无人照料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关爱帮扶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及时提供生活帮扶、送医送药等帮扶服务。加强心理关爱抚慰,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到社区,为居民开展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健康咨询等专业服务,做好居家学习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对社区防控一线人员的关心关爱,尤其是对日夜奋战在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医卫人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要协调有关方面及时配发帐篷、取暖设备、折叠床、棉被、食品等,保障工作和生活所需。
营造社区良好环境。加强环境卫生整治、药物消杀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严格对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杀和通风,发动辖区物业、居民定期对楼栋内部、垃圾回收点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与全面消杀。加强集贸(农贸)市场、便民摊点群等重点场所的消杀灭源,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销售环节的消毒管理,全方位无死角消除疫情隐患。利用QQ群、微信群、社区广播等,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做好个人日常防护,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倡导社区居民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席尽量不办,营造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