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深镜|城市公共道路停车收费该如何体现智慧? 对话公共政策决策研究学者:应科学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5-23 19:08 69367

新闻发布会现场,南宁市市长侯刚鞠躬道歉(画面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视频号)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近日,广西南宁“道路停车收费太贵”引发热议。有网友晒出欠费截图,停车13小时收费超百元,更有车主在这家公司欠缴停车费高达几万元。5月23日,南宁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广大市民和网友反映该市道路停车收费标准偏高、停车位划定不合理、收费存在乱象等问题作出回应,调整道路停车位免费停放时长,自即日起,道路泊位机动车免费停放时长从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优化道路停车位设置,在中小学、幼儿园等群众停车需求较高的区域,合理增设限时免费停车位。

在该公司被宣布停业整顿之后,全国多地的网友开始集中反映当地机动车道路停车费存在收费过高、不合理等情况,关于城市公共道路停车位收费引发的争议,再次被提及。城市机动车道路的停车位为何要收费?收费的标准是什么?根据什么政策来实施?收取停车费的收益又该归谁?

对于上述问题,记者咨询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光,在他看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应该区分基本停车和出行停车需求,统筹布局城市停车设施,加强出行停车与公共交通有效衔接。

南宁慧泊停车(图源网络)

A

城市公共道路停车位收费应该综合考量

陈光告诉记者,站在现代化城市市民的角度,机动车道路停车位收费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综合考量的层面。比如,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采取在机动车道路划分停车位收费的方式,多数是为了优化出行方式、引导绿色出行,更好地解决停车难、乱停乱放等问题。但同时,城市公共道路属于公共资源,为了杜绝长期占用公共资源等现象,很多地方采用收费行为规范机动车停车秩序,使机动车停车位实现良性周转,这是智慧停车的一个设立基础。

就以成都为例,一般我们看到的停车收费的价格都是按照发改委规定的停车价格标准来,至少是市民可以感知并且看到的价格表,也有公示,所以,收费是否合理以及收费多少,实际上跟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政策依据息息相关。

如何去理解这个收费的合理性?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由政府主导定价的停车费收费标准往往要从三个层面考虑。即,通过市场的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自己定价的三种定价模式,实际情况中,也有市场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的情况。这是一个浮动的过程,是根据当地机动车道路的资源情况,公共车位占用情况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等确定。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国办函〔2021〕46号)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许多地方机动车道路停车收费的标准还要再根据当地《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或者《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施细则》文件来制定,这个定价的原则是根据所在区域的汽车的保有量和停车服务的供给关系来确定。

如果这个地方的汽车保有量在全国排在前面,那么相应地,它的车位也紧张,城市机动车道路的停车位供不应求,停车费用相应地也会比较高,相反,如果这个地方的车辆保有量比较少,停车位空余的空间又比较大,那么供求关系就不算紧张,停车的费用就会稍微低一点。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定价才算合理,其实看的是市场调节、政府指导和政府定价这三种模式如何谋求一个平衡点。

南宁“慧泊停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当地停车收费标准

B

引入奖惩机制 兼顾成本与效率

南宁此次停车费引发争议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市民觉得这家公司收费太高,但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又经营着大概3万个停车位,居然还是亏损状态,所以这其中就属于我们经常看到的企业在发展运营过程中不太成功的案例,“一边,他的摊子铺得很大,好像还很有规模,但是经营效果却不尽人意,这里面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招投标竞标的问题,第二个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比如,处于城市机动车道的公共停车位,属于公共资源,也可能是地方政府的某个项目,那么这个资源的使用,到底是怎样竞标的?这个竞标过程到底是不是一种公开的程序?是否需要向社会公示?上述问题其实折射出公共项目的招投标问题,也是一个严格的流程。

我们熟悉的招投标往往有几种形式,包括公开招标、询价、邀请招标、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和磋商招标。不管哪一种形式,它都要求类似的公共工程项目都要坚持一个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等原则,要坚决地杜绝低价中标、违规招投标的情况出现。

从城市的发展过程来看,在特定阶段,会出现原有的城市规划,远远不能够满足后来的城市发展需求,包括机动车发展的需求。在国外一些地方,城市的发展到一定阶段,按照原来的规划,本身可能没有停车场,后来为了方便停车,就出现了在道路的左右边临时划分一些停车位或者停车场。

但是这些停车位,其实也是占用的城市道路公共资源,而这个占用公共资源的程度,往往要以时间和成本来加以核算,进行一个收费管理。这其中,其实也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不单单只是收费或者罚款,其实也可以适当引入奖励机制。举例而言,在某个国外地区的城市道路,它会对拥堵期进城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提前测算,假如这个城区道路车辆很拥堵,系统或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尽量不要一辆车里面只坐一个人,最好是满员的状态。如果出现了拥堵期间,车里面只有一个人在驾车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司机可能是要被罚款的,但同时,如果你的车辆是满载状态,则会得到相应奖励,这种奖惩机制其实是让我们尽可能地节约有限的城市空间,节约公共资源,让时间和个人利益与社会达到一个平衡的模式。

C

“智慧停车”应以用户和车主需求为导向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智慧停车”的模式。核心的问题就是车位,如何划分停车位,尤其是机动车道路的公共泊车位,是要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达到节约成本、节约时间的效果,它一定是带着共享性质的。第二个是效率问题,高效率地使用这样的停车空间,是为了让泊车位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第三个就是一定要利民,要方便车主,就最大限度的方便车主,坦率地讲,目前我们有很多的企业包括管理部门,它们在设计这样一些停车规则和标准的时候,仅仅只是从如何方便管理的层面去考虑,而不是考虑怎么去让车主更方便,怎么让老百姓更方便,完全没有体现出效率和利民的特点。

相对而言,有些地方则是采取了一些便民利民的停车方案和措施。比如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城市拥堵,可能会在市民乘坐地铁或者城市公共交通的某一个环节上,设置了专门的停车位,价格也非常低,这种感觉就是让你觉得可以无缝接驳,非常方便,“这样既减少了城市的拥堵,实际上又利用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提升了出行效率。”

总之,不管怎么收费,还是要根据市场本身的规则,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市场调节,根据具体的情景政府来进行指导,在特定区域当中,政府直接定价这样三个模式,再加上我们公共资源的占用和成本的付出,要通过停车本身的需求,包括机动车的保有量,包括在不同的时间点出现的需求的变化,包括所在城市、所在区域、所在街道、所在停车场本身的停车服务的空间、供给、管理水平来综合确定。作为机动车车主,也需要更好地去了解城市发展这样基本的一个供求关系,去理解划分停车位和收费的原因,当然,也希望相关部门,尤其是这些城市机动车道路停车位的经营管理者用更加周到的服务,更高质量的管理和经营效率,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提升出行效率,体现高效、节约成本,以用户特别是车主的需求为导向,来不断地改善服务水平,服务城市发展。

评论 1

  • 路过蜻蜓 2023-05-23 发表于四川

    停车收费是个大饼🫓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