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丁伟 李昕锋 摄像报道
红色绸绳是村子“边界”、红蓝白三色绳是“国道”、黑色橡皮筋是“村道”、砂子堆成的“山”上满是绿色“茶园”……11月30日,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福来村,村委会里的一个“脱贫沙盘”再次迎来围观。
当天,村里举行了冬季“送温暖活动”,全村507户都领到了一床10斤重的羽绒被。“慰问金里有一部分来自村集体的收益。”福来村驻村第一书记潘聪说,在“脱贫沙盘”的指引下,这个省定贫困村于2018年高质量脱贫,“脱贫沙盘”里的规划正陆续变成实景,福来村也终于名副其实“福来了”。
直击
村里有个沙盘 装进了全村风貌
一沙一世界。一个沙盘,装下了福来村的脱贫之路。
从马边县城出发,沿国道348线往乐山方向,约10公里后就是劳动乡福来村。这个彝汉杂居的山区村,被一座“鼻梁梗”分为南北两块,造成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的地貌,多年来一直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507户1991人,其中彝族23户115人,贫困户70户274人。
这些信息,如今都被浓缩在村委会里的“福来村地形沙盘”内。这个长5米、宽4米的沙盘,按水平比例尺1:1000、垂直比例尺1:2000制成,真实还原了全村的地形、界线、道路、贫困户分布、产业布局。尽管看起来略显粗糙,但关键信息一个不少,看起来也一目了然。
“这个沙盘,不仅展示了福来村的现在,也浓缩了福来村的过去。”乐山市市委办干部、福来村驻村第一书记潘聪,指着沙盘上弯弯曲曲的黑色橡皮筋说,“这是我们的村道,以前都是土路,现在已经拓宽、硬化成了4.5米。”
沙盘中,70户贫困户都用泡沫小圆圈,按实际位置进行摆放,但小圆圈上标注的信息各异。“上面的汉字数字代表组,中间的名字是户主姓名,下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家庭总人口。”潘聪又指着小圆圈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脱贫时间,深蓝色是2018年脱贫的、深红色是2019年要脱贫的。”
背后
退役参谋扶贫 还手绘过脱贫图
看起来“高大上”,可沙盘的成本并不高。“我们自己做的。”潘聪说,沙盘是2018年做的,买了些砂子、泡沫、竹签、彩绳,“没花好多钱。”虽然成本很低,用起来很方便,但这钟脱贫沙盘却不常见,“马边唯一,乐山其他地方好像也没有。”
关键在于人。能自制沙盘的扶贫干部并不多,乐山市市委办副调研员、福来村驻村工作组原组长李旺是其中之一。
李旺曾在原兰州军区服役,期间曾荣立4次三等功,并被表彰为“尖子参谋”。2015年,李旺率驻村帮扶工作组来到福来村。挨家挨户走遍6个村民小组后,他发现,要打破发展瓶颈,首先要“通路”,其次要“连心”,而展示路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做成地图演示给乡亲们看。
“于是,李组长就带领我们,把走访的信息和未来规划画到了图上。”潘聪将封面新闻记者带到村委会会议室,这张手绘的“福来村脱贫攻坚工作图”挂在墙上:高2.1米、宽1.5米,比例尺为1:2000,茶园标记为茶叶,核桃基地画成树,已有道路标注为实线、规划道路标注为虚线……
潘聪将这张手绘图称为1.0版本。“乡亲们很快就懂了,还提了很多想法,有些还画了进去。”这张图一直用到2017年,为了便于更新信息、缩小携带,大家又绘制了电脑图,并打印了大小两种规格,大的放在村委会,小的外出时携带,“这是2.0版本。2018年又做了沙盘,就是3.0版本了。”
变化
地图沙盘见证 274名贫困户脱贫
从1.0到2.0,再到3.0版本,从手绘图到电脑图,再到沙盘模型,变化的不仅是表现方式,更是福来村乡亲们的生活。
对于福来村这几年的变化,潘聪如数家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新(扩)建通组道路、产业道路和连户道路,总里程达到25.3公里;因地制宜新建5个集中安置点,安置21户建卡贫困户、43户随迁户,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
产业发展方面,争取了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100万元入股马边高山茶企业,建成了年出栏2200头育肥猪的标准化养猪场,2018年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预计实现纯利润超100万元。新建的60亩跑山鸡基地、24亩有机蔬菜基地,预计2019年底建成运营。
此外,全村还发展有以皮球桃、脆红李、柑橘、核桃为主的经果林2000余亩,标准化茶园2000余亩,实现了全村人均“1亩茶园、1亩水果、1头育肥猪”,达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的初步小康标准,全村贫困户不留下一户一人,70户274人实现了全部达标退出。
今年7月,选址福来村的“雾里茶山”美丽乡村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计划占地454余亩,预计总投资约5000万元,将建设房车微营地、茶顶餐厅、帐篷酒店、木屋酒店等项目。“等项目建成,福来村就真的‘福来了’。”潘聪说。
评论 1
嘿嘿呼啦啦 2019-12-06
绣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