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史迹|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黄家大院:200多年的清代民居

封面新闻 2019-03-06 10:22 50162

黄家大院部分正房

黄川模(宜宾市南溪区巴蜀家风研究中心)

古代庭院民居是古人智慧及其民俗的活化石,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地处川南的宜宾市南溪区清代民居裴石铺黄家大院,其立柱、石刻、窗花、楼阁风姿典雅,颇具特色。

原住民黄氏与附近精美的节寿牌坊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民居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一部家族兴衰史和社会变迁史?请随笔者沿着老谱文献和田野调查逐步揭秘。

建筑布局:川南典型的穿斗式木构架古代庭院民居

四川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培农社区2组洪家山,有一座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居黄家大院。

该大院属于川南典型的穿斗式木构架古代庭院民居,坐北向南,正梁高7米,筑于约一米的高台石基上,利水防湿,通风采光良好。小青瓦覆盖悬山屋顶,屋脊两端飞檐翘角。

目前,大院建筑整体保存较好,显出古雅、高大、坚固的气势。

大院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含外围墙以内土地面积约10亩。正房7间,总长34米,进深12米(前廊和后院除外),每排九柱落地。排排立柱,架构严谨,榫卯合缝,笔挺如初,里灰外漆,规整统一。

厢房共6间,左右对称,总长27米,进深5.5米(前廊除外),每排六柱落地。正房和厢房原均为一楼一底,木板壁、木楼梯、木楼板,现仅存一间左厢房保持楼阁原貌,楼板高2.4米,上楼木梯14步。右厢房后面原为马房和杂屋,现已无存。

黄家大院正房台基立面石雕“鹿鹤同春”

正房台基立面4幅浅浮雕石刻图案为“麒麟吐书”“马上封侯”“鹿鹤同春”“双鹿和鸣”,石雕上部风化严重。正房分排两种镂空雕刻的木质窗花,图案典雅。

所有房间四围皆配石质地脚,其中左厢房后面的4间客房(现因破败空置),石质地脚上再配以高约0.3米的一圈斜条纹石雕、吉祥图案、花样石雕柱础,屋内外皆有,比较珍贵罕见。

庭院天井原为正长方形,现为纵长方形,上部为石铺地面,中设甬道,比下部水泥地面高0.2米。1949年后,接左右厢房各续修两间对称的教室,比厢房低5级石阶。自八字朝门进入,分别由正面、左右面5个五级石台阶,通达正房和左右厢房。房屋前廊三方互通,雨天不湿脚。

大院翠竹环绕,绿意盈怀。八字朝门外原植两棵高大桂树,花香扑鼻,1949年后桂树被砍去,为丛木埂胡氏糖坊做搞把。

院后紧临一座约7米的高丘靠山,门前一湾田冲,下坡即见一方大水塘,视野开阔,风水极佳。

俯瞰黄家大院(航拍)

大院距离清代递铺裴石铺旧址(现属省道307宜泸公路)约一公里,既具交通之便,又享田园之幽。

营造年代:始建于清朝康熙中后期到乾隆初期

1970年代,周边居民黄树华(现年92岁)、黄学明(现年68岁),在拆除黄家大院八字朝门和瓦片检漏时,发现部分砖块和瓦片上有“洪化”“李老太爷享用”“乾隆元年”的古迹刻字。

洪化,是清初“三潘之乱”时,吴周政权吴三桂之孙吴世璠的年号,时在清康熙十七年至二十年(1678-1681),前后共4年。

稍具规模的古代民居建筑,往往需几代人耗时数十年方能最终完成。笔者推测,裴石铺黄家大院备料或始建于康熙中后期至乾隆初期,基本成形于乾隆中后期,最迟于嘉庆时完成。

理由有四:一是上段所述砖瓦上的古迹刻字;二是同治己巳年(1869)刻本《黄氏家谱》所载“洪家山图谱”,第一位是黄进忠(乾隆十二年即1747年生),第二位是其子黄永久(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生),可见,这父子俩在世时,大院已正在修建或基本成形,当时父子俩已基本定居大院;三是大院原住民黄氏回忆说,祖上相传大院是永祖公即黄永久最后修成的;四是现存大院建筑的整体形制特点体现出的时代特色。

黄家大院客房地脚台基石雕图案

黄氏家族:康熙初年由湖南迁到南溪

据同治己巳年《黄氏家谱》记载,南溪裴石铺黄氏,自康熙初年由湖南武冈州迁至川蜀,占业南溪县裴石铺。黄昌德为裴石铺黄氏开基始祖,祖传字辈为:“真良均同迪,昌全汉宝进。永沐先人泽,长开奕世祥。”

黄昌德,为黄迪尧之子、黄同宝之孙,字得禄,大约生于明崇祯初期,葬裴石铺象嘴,配刘氏,葬裴石铺穆家屋基,子黄全彬、黄全性、黄全柱、黄全梁。

黄全性,康熙元年壬寅腊月生,康熙庚子腊月寿终,葬象嘴,子黄汉富。

黄汉富,生于康熙丁卯五月,雍正丙午十月寿终,子黄宝善、黄宝训。

黄宝训,生于雍正二年甲辰,卒于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子黄进忠(正元)、黄进臣(正伦)。

黄进忠,监生,子黄永久。黄永久,南邑武庠,子黄沐贵、黄沐荣。黄沐荣,子黄先椿、黄先麟。

黄先椿,监生,子黄人金、黄人诚。黄人诚,子黄泽益(万全)、黄泽建(敬明)。黄泽益,子黄长文、黄长武(成烈)、黄长谊、黄长远。黄长武,子黄开学。黄长谊,子黄开勤。黄泽建,子黄长周、黄长润。

黄进臣(1751-1831),生于乾隆十六年辛未,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中武举,卒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子黄永亨、黄永孚、黄永超。

黄进臣80岁高寿那天,在众人的怂恿下,提起120斤的官刀,骑马绕黄家大院跑了3圈,结果当晚去世。黄进臣墓前有一对联,“赠公重饮鹿鸣宴也”:

辛卯中,辛卯终,花甲全度惟此老;

必得名,必得寿,古稀一旬竟随翁。

上述黄氏中,黄沐荣后裔黄泽益、黄泽建,从清朝末期至民国末期还住在黄家大院,黄长武、黄开学(现年74岁)一家于土改后才搬离黄家大院。

黄沐贵后裔黄长富(伯阡)、黄开和(学明)一家,则于土改时搬到黄家大院客房居住。

黄学明现保存一张1952年政府发给的土地房产证,上面写有“川南区南溪县土地房产所有证(民地证字第4795号)”“第一区裴石乡培农村居民黄伯阡,母李氏,妻陈氏,子开和、开会”“水田、旱田、土、非耕地、附属物(略)”“塘塆头草房伍间,冯家山瓦房肆间,附属物(略)”“均作为本户全家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给此证。县长李箴言(印鉴) 南溪县人民政府印(印鉴) 一九五二年一月十九日发”。

大院故事:200多年里,黄氏家族从兴盛到衰落

黄宝训(1724-1756),中年早逝,遗下黄进忠9岁、黄进臣5岁,孤儿寡母,“白发在堂,黄口在室”,处境维艰。

但其妻黄邓氏效法欧阳修之母,守节自持,上奉高堂尽孝,下育幼子尽职。及二子读书成年,黄进忠列为监生,黄进臣得中武举,黄氏一门丕振家声,全赖邓氏苦节勤育、教子有方之功。

嘉庆乙亥年(1815)十月廿一日,黄邓氏去世,寿享古稀。经上奏朝廷,皇帝恩准修建节寿牌坊,旌表其德。次年(1816)六月十二,石质牌坊及两根望柱告竣。从此,黄邓氏节寿牌坊精美的石雕艺术和感人的教子故事美名远播,传颂至今。

黄邓氏安葬那天,恰逢江安、南溪二县交界的木头灏赶场。因她的两个儿子黄进忠、黄进臣分别是监生和武举人,场面自然更加讲究和热闹。

具体选择一个什么时辰下葬呢?据说,所请的阴阳先生能“吊天星看天相”,说是必须等“鱼上树了、打九槌锣的和戴铁帽子的都到齐了”,才能落棺下葬。

结果,左等右等,大家终于看到:一个渔夫腰拴鱼篓爬上树叉看热闹,一个阉匠(农村专业阉割牲畜的人)敲着马锣(摊在手掌上使用的特小铜锣)“喽喽喽”地渐渐走近了,一个从木头灏赶场购物回来头顶铁锅的人渐渐走近了。

阴阳先生看到三者齐备,说是吉时已到,终于可以下葬了。此事,周围民众至今仍传为奇谈。

1949年前夕,国民党第72军某部路过裴石,曾在黄家大院借住一晚。大院主人黄泽建(敬明)曾是国民党党员,曾任旧政权区委书记、名誉乡长,当时在江安、南溪各地共有170担谷子的田地,算是地方有名人物。

1949年后,黄氏家族败落,一蹶不振。

黄泽益之妻包修文,为南溪城书画世家包氏女,其兄弟为包翰臣(多文)。因此,黄家大院正厅神柜前曾悬挂多幅南溪包氏书画,都在1949年后损毁遗失了。

南溪晚清书法名家包弼臣的曾孙、台湾铭传大学创始人包德明之弟包德宇,民国时曾任南京银行二级稽核,曾被劳教下放到裴石乡培农村5队落户。其间,曾被关押进黄家大院黑屋子,幸亏有周边黄氏从大院后墙的竹篾缝间偷偷送饭食,才幸存下来。

平反之初,包德宇向黄家大院周边居民逐户致谢,并置办酒席款待大家。包德宇回城后,曾任县侨联副主任、县政协常委等职。

黄泽益的五妹黄泽芝(佩蘅),民国时嫁县城赵之祥(1903-1994)。赵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五期炮兵班学习,1928年任“南溪农暴”副总指挥,晚年曾任县政协文史委员。

黄泽益的八妹黄泽莲(1912-1984),因一直守阁未嫁,由侄孙黄开学养老送终,72岁离世,开学也从姑婆口中获得更多祖上信息。

1938年2月,政府在洪家山黄家大院创办裴石乡第二小学校。1985年,该校有4个班,学生233人,教师9人。1991年,有7个班,教师16人。

2002年秋期,学校搬迁到省道宜泸公路旁,更名为南溪县逸夫小学。

2013年,长期空置的黄家大院,经转手由清朝南溪进士罗肃后裔、古建古玩爱好者罗利君购得。

裴石铺洪家山,以前叫冯家山,为何现在周边既无冯氏也无洪氏?黄家大院砖瓦上为何刻字“李老太爷享用”?裴石镇(古为裴市镇)境内为何目前没有一个裴氏?岁月悠悠,风流云散,诸多历史谜团尚待后来者解开。

【作者简介】

黄川模,男,四川南溪人,1967年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创作和地方文史研究。有文章和著作多种面世。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