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摄影 陈羽啸
“公元前16—11世纪,漫长的500年时间里面,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文化交互作用,最后形成了商文化的多元一体。”9月12日下午2点,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做客名人大讲堂,以《尊罍之路——公元前16-11世纪长江与黄河间的文化互鉴》为题,在阿来书房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古蜀文明课。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
当天的阿来书房座无虚席,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大学等单位的观众来到现场聆听讲座,甚至还有观众带着纸笔记下了满篇的笔记。观众们认真记录的同时,还举起手机,拍摄关于青铜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观众笔记
在现场,金沙博物馆志愿者讲解组张女士告诉记者,听了今天的讲座,她突然开始思考金沙博物馆一些器物上纹饰的源头来自何方。“我很喜欢唐老师的讲座,因为他是一个普及型的,所以特别适合各界群众来听。”她说。
“唐老师讲的内容是非常具有大格局,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有深刻的总结,保留了自己的特色。”金沙博物馆志愿者尹女士认为,相比她曾经听过的同样重量级的专家,唐教授的讲座在面对普通群众的讲座,也并不是完全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依然保持了严谨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讲座过程中,金沙遗址博物馆资深志愿者楚春杨女士全程在台下认真做笔记,整整记了两页纸。关于三星堆文化,网上众说纷纭,但是今天唐际根教授的讲座,让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楚春杨看来:“唐教授用了这么多的事例和考古的结果,带我们的思路从商王朝往南移,先是移到了黄河,然后带到中原平原那一带,因为安阳、郑州一带从商王朝往南移,移到了长江流域的南边,最后一步一步讲到了我们的成都平原。所以这个观点让我感到很新奇,也觉得收获很大。”
评论 17
bala 2024-09-13 发表于四川
关注
小如 2024-09-13 发表于广东
哦哦
一米阳光 2024-09-12 发表于四川
丰富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