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1月18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蓉拉开序幕。
在会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优化城市整体设计,凸显文化底蕴和特色。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筑强省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坚持租购并举,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8万套….…
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关乎城乡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保持稳定意义重大。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四川省住建系统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工作又如何打算?
1月18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树平。
何树平表示,黄强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总结工作实、思路谋划清,是一份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全省住建系统将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封面新闻: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四川新征程的第一年,请介绍一下过去一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
何树平: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灾情的冲击影响,面对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繁重任务,全省住建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住建部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住房城乡建设惠民生、稳投资、促消费作用,攻坚克难,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一城一策”得到有效落实,重点城市房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累计化解处置“问题楼盘”579个,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 成都市青羊区成飞122小区加装电梯
住房保障方面,公租房保障进一步扩面提质,筹集开工6.34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城市更新方面,新开工改造6245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55.9万户家庭,争取中央资金75.41亿元、居全国第一;全年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9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6.8%。
村镇建设方面,确定306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入库候选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7.33万户,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8%,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96%的行政村。
建筑业发展方面,聚焦双碳目标大力推动建筑强省建设,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60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万亿元,省外建筑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20%。
安全发展方面,创新开展“住建安全在行动”暗访督查和问题窨井盖专项整治,房屋建筑、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铁路沿线等安全管理不断强化。
▲ 省级百强中心镇入库候选镇—宜宾李庄古镇全景
封面新闻: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请问2022年省住建厅在惠民生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何树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贯穿始终。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用心用情、做深做实各项民生实事,重点在住有所居、生态宜居、安全安居三个方面下功夫。
▲ 乐山市滨河路512号老旧小区改造后
第一,住有所居。这是民生之要,我们将重点抓好5项工作。
一是稳市场。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坚决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二是兜底线。针对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精准实施公租房保障,确保依申请“应保尽保”。针对农村6类重点保障对象,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三是扩供给。针对大城市中的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制定促进和规范长租房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
四是解难题。以保民生、保交楼、保稳定为目标,下狠劲推动存量“问题楼盘”有效处置,让老百姓早日办好证、拿到房。
五是抓改造。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00个,开工改造棚户区3.5万套,努力让环境更优美、生活更便捷、街区更有活力。今年将大力推动电梯增设,计划增设5800部电梯,比过去7年电梯增设总量还要多2000多部。
▲ 成都天府大道
第二,生态宜居。我们将围绕落实双碳目标,着力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具体抓好4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大力支持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持续抓好省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点,指导督促各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等,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
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引领。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绿色社区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系列创建、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评价4项活动为引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狠抓污水垃圾治理。深入实施新一轮污水垃圾“三年推进方案”,力争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55%,垃圾焚烧占比达到56%,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34%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5%,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98%的行政村。
四是推进环保问题整改。强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沱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等整改销号工作。
第三, 安全安居。安全是民生之本,今年,我们将以常态化开展“住建安全在行动”暗访督查为抓手,在持续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的同时,突出抓好4个方面安全工作。
▲ 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住建安全在行动”,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对“城镇燃气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城乡房屋安全”开展检查
一是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近期,我们将集中开展“燃气安全教育进万家”活动,力争把燃气安全使用“明白卡”送到每个家庭、每个商家手中,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燃气安全意识、掌握安全使用常识。
二是城市内涝治理。开展实施城市内涝治理3年攻坚行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城市排水防涝项目库,提前谋划实施排水管网清淤疏浚工作,加快城市易涝点排查整治,确保经受住考验。
三是房屋隐患整治。去年,我们全面开展房屋建筑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共排查农房1410万户、C、D级危房整治率92.2%,排查城镇房屋166.5万栋、隐患房屋整治率87.6%。今年,我们将采取回头看、随机查等方式,督促各地切实抓好问题整治工作,确保房屋建筑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管控和处理。
四是问题窨井盖整治。去年,我们围绕“小井盖,大民生”,上线“问题窨井盖整治平台”,采取“你拍照、我整改”的方式,处理群众反映窨井盖问题2000余个,成为“人民城市人民管”重要平台和范例。今年,我们将巩固提升成果,优化完善平台功能,鼓励群众积极反映窨井盖、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房屋建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住建领域为民服务的品牌和纽带。
▲ 叙永县打造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封面新闻: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住建系统如何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做好今年的稳增长工作?
何树平:住房城乡建设是补短板扩内需、增投资促消费的重要领域,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无论是房地产业、建筑业,还是市政投资,都对经济稳增长至关重要。
房地产方面,我们将压实城市主体责任,因地制宜采取调控措施,“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立足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和购房需求,老旧小区居民的改造需求等,引导房企加快转型升级和多元发展,多层次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建筑业发展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建筑领域营商环境,在资质审批、项目审批、招投标监管、工程款结算、住房公积金缴存、“走出去”发展等方面,推出一批有含金量、有可感度的政策措施。
市政投资方面,我们将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政策机遇,在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村镇建设等方面,谋划推进一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各地抓紧建立“十四五”项目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形成项目滚动接续的良好局面。
▲ 德阳市区恒山路公租房小区
封面新闻:从全国碳排放情况看,建筑运行、建造和基础设施三个版块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24%左右。住建领域如何落实双碳工作?
何树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住建系统责无旁贷。我们将以节约能源资源、推动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转变建设方式,以双碳目标引领和倒逼全行业、全系统转型升级。
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四川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具有四川特色的绿色低碳城市、绿色低碳县城、绿色低碳社区、绿色低碳乡村考核指标体系,积极申报和创建试点示范。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扩大星级绿色建筑执行范围,强化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争取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
三是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深入实施装配式建筑5年提升行动,加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建设,建立省级通用部品部件标准产品数据库等,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 雅安熊猫公园
四是推动智能建造发展。印发《四川省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遴选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组织申报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发展路径。
五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修订建设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机制,搭建“一库一清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会同重庆市举办第二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引导、激励企业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创新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图片由省住建厅提供)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