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警务运转机制,打通应急管理“神经末梢”丨川警风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0-31 16:08 33794

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当突发事件发生,除了奔赴一线的救援人员,背后还有这样一群人日夜坚守在岗位,他们的作用相当于“神经中枢”,发挥着快速响应和处置功能。

43岁的方成是四川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应急管理支队支队长,从事应急管理工作12年里,他和同事不断创新警务运转机制,打通应急管理“神经末梢”,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3次、全省公安机关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四川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应急管理支队支队长方成

撰写的制度规范在全国推广

应急指挥体系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神经中枢”,发挥着快速响应和处置功能,对于实现多部门、多区域、多层级、多主体高效协同而言,意义重大。

为了进一步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实战指挥平台系统,提高指挥调度的规范性,2016年,方成在全国公安机关尚无成体系的先进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上,探索创新,耗时10多个月,撰写了《四川省实战指挥体系建设“1+6”制度规范》。

这本规范加快推动联合指挥部在“日常、应急、特殊”三种状态下科学运转,促进了实战指挥体系建设“指挥扁平化、团队专业化、情指一体化、手段智能化、运行规范化”,获得了公安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2020年是应急管理支队成立的第一年,在情报指挥中心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方成作为第一任支队长,主动结合应急管理政策规定和公安应急管理工作需求,编制修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共4大类32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应急处置场景化预案流程图47个,明确了响应启动程序和规范处置流程,确保针对不同类型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能够迅速反应、有序推进。

四川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应急管理支队支队长方成

打通应急管理“神经末梢”

今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正值午休时分,方成和同事下楼准备吃饭,忽然感到建筑物摇晃起来。

“地震了!”他快速反应过来,和同事转身折回,迅速朝楼上指挥中心奔去。

在“战疫”“抗震”等叠加的特殊大考中,方成和同事虽然没有深入一线,但是同样奋战在最前沿。日夜坚守在350余平米指挥大厅,每天都要步行上万步。他们汇集一体化平台资源、做好一站式研判支撑、塑造一盘棋打防格局,不断创新警务运转机制,充分发挥“上传下达、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打通应急管理“神经末梢”,确保处置快、打击准、防范实。

每一起应急事件处置的背后,都有指挥大厅逆行集结、灯火通明的景象。为了方便加班,方成干脆把家安置在距离单位不足1公里的地方,步行仅需10分钟。

儿子今年15岁了,面临中考,方成开家长会的次数却屈指可数,由于不能照顾家庭,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我的爸爸虽然是一个不爱回家的人,却是一名守护平安的隐身侠。”这是孩子日记里的话。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他全力奋战在应急管理工作的岗位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