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哥哥临终托孤 小叔全心养育侄女成才而自己至今未婚 | 看见正能量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8-02 13:12 125260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8月1日早晨7点半,四川省威远县山王镇坭河村,熊杰乘坐同伴的车从家里出发,赶往西昌的一处建筑工地上班。他的侄女熊嘉琪今年高考成绩超一本分数线3分,已经被四川轻化工大学录取,他要抓紧时间筹集大学费用。

熊嘉琪右眼先天性失明,母亲在她1岁时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父亲在她8岁那年因尿毒症去世。2013年,熊嘉琪父亲在弥留之际,将女儿托付给了唯一的弟弟熊杰。因为一份承诺,11年来,熊杰将侄女当作自己的女儿,靠在工地打工扛起家庭重担,至今未婚。

7月30日封面新闻以《母亲失联父亲去世 四川威远右眼失明女生高考超一本逆转命运》为题,对熊嘉琪的故事进行了报道,感动了众多网友。

    熊嘉琪(左)和小叔

感动于小叔的点滴付出

侄女将他当作爸爸看待

这个暑假,懂事的熊嘉琪在威远县城找了一份暑假工,想着多少赚点大学学费。8月1日上午,她特意请假回家,帮奶奶阚友英剥玉米。

祖孙俩坐在客厅,熊嘉琪把改刀插入玉米的顶端,贴紧玉米棒往前一推,熟练地脱落一排玉米粒。奶奶则负责后一道工序,将一只旧鞋套在凳子腿上,用鞋底辅助剥玉米。

    熊嘉琪(左)和奶奶一起剥玉米

聊起小叔熊杰,熊嘉琪的思绪回到了年少时,那时父亲刚离开,她对小叔感情并不深,初中开始慢慢懂事后,才意识到小叔有多么不容易,既要赡养爷爷奶奶,还要供她读书。

“我把他当爸爸看待,他总是希望我穿得好点,吃得好点,只要我提的要求都尽量满足。” 对小叔的付出,熊嘉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为家境贫困,熊嘉琪大部分衣服都是亲戚穿剩的。去年冬天,阚友英无意间说了一句,孙女没有适合的冬装,熊杰就给侄女买回来一件500多元的羽绒服。心疼钱的熊嘉琪谎称白色不耐脏、尺码小了,让小叔去退了或者换件一两百块的衣服。没想到,熊杰冒雨骑着摩托车去县城,并没有退,只是换了一件大码的。看着小叔回家时,冷得鼻涕直流,手也冻得通红,熊嘉琪既感动又愧疚。

相亲要求对方接受侄女

加班工作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7月30日记者第一次来到熊嘉琪家时,熊杰刚结束上一个工地的工作,在家休息,还在焦虑下一个工地什么时候通知开工,因为熊嘉琪开学在即,他怕筹不齐学费。

熊杰今年37岁,憨厚质朴,性格偏内向。提起这些年来养育侄女的辛酸过往,他只用三个字回应:“应该的”。在他看来,一家人本就该相互扶持,互相照顾。

时至今日,熊杰依然记得,哥哥临终托孤的场景,他含泪答应把侄女养育成人,让哥哥安心离去。自那以后,为了给侄女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在工地工作的熊杰更加卖力了,每天总想着多干一两个小时,多挣点加班费。

这些年,也有长辈给熊杰介绍对象。对于女方,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接受侄女。阚友英清晰地记得,有两回相亲,对方听说儿子要抚育侄女就吹了。当记者向熊杰求证时,他只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只想好好养育嘉琪,将来也不希望她有什么负担,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可懂事的熊嘉琪却说:“他把我养成人,我也肯定会把他养到老。”

一直以来,熊嘉琪以为是家庭条件差影响了小叔成家,8月1日,从奶奶口中得知此事后,她说出了埋在心里的话:“他希望我快乐,我也希望他幸福,有个自己的家庭。”

新闻延伸

6月29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发起的“梦想+”大学生助力计划(原名:励志学子追梦计划)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唤醒和带动更多社会爱心力量一起助力逆境学子上大学。

7月30日,熊嘉琪入选“梦想+”大学生助力计划。目前,项目正在面向全社会招募“梦想+”公益合伙人,一起为熊嘉琪筹集奖学金,如果您愿意为她提供助力,可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参与。



评论 15

  • 半山堂 2024-08-04 发表于北京

    关注

  • 别用你的长相给我出难题2224408 2024-08-03

    懂事的熊嘉琪在威远县城找了一份暑假工,想着多少赚点大学学费

  • 平行者 2024-08-03 发表于四川

    不错不错不错,满满正能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