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3月7日上午8点30分,通江县委大院外的运动场上,一场特殊的“红毯秀”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150位市场主体代表、2名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在热烈的掌声中走过长长的红地毯,在签名墙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上午10点,通江县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市场主体代表走过红地毯
距离主会场十公里开外,宽阔的通江河缓缓流淌,沿河两岸的油菜花开得正盛,一派生机盎然,隔河相望的金堂工业园与食品工业园内,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新材料新能源与银耳两大产业集群正拔节生长。
开春之际,以视频形式开到镇村一级的这场大会,释放出了哪些信息?对于志在打造“两个百亿”产业集群的通江而言,有着怎样的深意?
通江工业的进阶之路
感受着现场热烈的氛围,主抓工业经济的县经信局局长卢斌,底气比以往更足。产业基础薄弱的通江县,近两年工业真正挑起了大梁:2023年,12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落地,全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8.8%。
以红色与绿色著称的通江县,产业发展历来是短板。曾有人言:通江的产业就是种银耳、打石头(卖矿石),虽为戏言,却道出了通江产业发展的艰辛。
通江要发展,必须大抓产业,尤其要坚定挺起工业经济脊梁,牢固树立“工业一业定乾坤”的理念。但通江能否发展工业?有人摇摆不定;发展得起来么?有人心生狐疑。
“两年的发展证明,我们抓工业的方向没有错、路径没有错。”通江县委书记李玉甫指出。通江4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资源富集,有“中国银耳之乡”的金字招牌,石灰石储量高达10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5800亿方,风能水力开发潜力巨大,总投资50多亿元的青峪口水库正在建设中,坐拥如此丰富的资源,却陷入经济发展不起来的怪圈。要打破这个怪圈,大抓工业经济无疑是最重要的突破口。
2023年,一座全新的工业园在通江县广纳镇金堂村拔地而起,通友微电、中膜实业、中科森蓝等一批企业陆续入驻。这个园区承载着“利用天然气、石灰石、风能等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源,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希望,已入园企业多为行业头部企业,中膜实业公司将总部从广东迁往通江,一期项目已于2024年1月投产,满产之后能实现5个亿的产值。正在进行主厂房基础施工的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项目,系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气电项目,总投资25.86亿元,将利用通江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建设2套40万千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
一河之隔的食品工业园,则瞄准银耳(食用菌)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长期以来,盛名在外的通江银耳,面临着难以言说的尴尬:品牌价值高达66个亿,年产值却不到一个亿。这个难题怎么破?2023年召开通江县银耳产业发展大会找到了“关键之匙”:即利用通江本土的青杠木屑,大力发展木屑银耳,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头部生产企业合作,打造集研发、种植、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让“通江银耳”这块金字招牌真正金光闪耀。此外,青峪猪、山地梅花鸡等特色农业品牌,坚持工业化思维,挖掘出了自身最大价值,就连一只小小的兔子也做出了大文章,2018年,自贡人唐中华在通江县找到商机,后来索性将工厂总部从自贡荣县迁到通江,建起了西南地区最完备的产业链,“爱吃兔”旗下多个产品登上了川航、国航的班机、进入伊藤等知名商超,2023年销售收入破亿元。
通江县2023年度突出贡献企业
通江县2023年度优秀个体工商户
从“拣菜”到“选菜”
“要坚决破除欠发达地区只能承接落后产能的魔咒。”2月18日巴中市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李玉甫曾现场作出这样的表态,本次产业发展大会上,他再次提及并作阐释。
“过去我们求资若渴,眉毛胡子一把抓,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现场一位常年在外招商引资的干部深有感触,这样的教训太多了,既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本质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立足通江资源禀赋,聚焦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能形成技术壁垒、生命周期较长的企业,是通江县招商引资的新打法。
深山里的石灰石能有多大价值?通江县引进四川中科森蓝新材料公司,总投资5亿元,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从石灰石中提取超微细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油漆、涂料、医药、化妆品等,其身价暴增,价格每吨在2000至10000元之间,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通友微电公司拥有专利100余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其产品PIM超微一体成型电感,在消费电子、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通江公司已于2023年6月投产,日产超微电感150万颗。
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地通江,34家在通企业取得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43项。“事实证明,依托科技创新,后发地区引育高新技术企业完全符合商业逻辑,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离我们并不遥远。”李玉甫表示,今年,要重点加快推动激光雷达西部基地、ADC芯片设计开发、半导体陶瓷等高新技术企业投产达效,政府将积极支持落地企业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以前我们拎着篮子‘拣菜’,现在要‘选菜’,这条路子要坚持走下去。”李玉甫指出,招商引资干部也要树立科技创新思维,随时掌握前沿信息,下大力气招引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落户通江。
餐馆老板的“红毯秀”
7日上午亮相红地毯的队伍中,不少眼尖的市民认出了熟面孔,“看,那不是开面馆的老板嘛”“呵呵,我看到楼下开超市的杜老板了”,这些小老板与那些知名企业的大老板们一起走红地毯、签名,这样的场面令大家错愕不已。
通江县巴山新农村餐馆沈国良
走完红地毯,通江县巴山新农村餐馆沈国良还作为享受红地毯礼遇的50位个体工商户代表,拿到了获奖证书与3000元奖励资金,并且在主会场发言。沈国良说,餐馆去年纳税1.68万元,解决了4个人就业,今后将继续诚信服务,争取能作更大的贡献。
“企业不分大小、贡献不分大小,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值得我们尊重,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英雄。”李玉甫表示。受表扬的50位个体工商户背后,是全县3.3万个体工商户,他们解决了12万至15万人就业。这样的安排,是要在通江形成“上市公司与个体工商户应该同等被尊重”“通江境内的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感受到被尊重”的良好氛围。
这场特殊的红毯秀,不难读出通江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良苦用心。李玉甫表示,通江工业逐渐积聚起势,但这只是第一步,通江县要通过机制创新,科学高效地聚集全部要素,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安心发展的环境,要快速建立起一二三产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务之急是要降低企业水电气等要素成本,比照川东北经济圈,定价要在合理区间。政府要做到“一诺千金”,逐渐消解影响营商环境的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本文图片由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