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7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调查评估结果表明,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等级均为一类,鱼类样品中的重金属、石油烃等污染物残留量均低于评价标准限值,海水、海洋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均未检出氰化物,海面漂浮垃圾密度处于较低水平。
报告指出,黄岩岛(民主礁)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海南省三沙市中沙大环礁的东偏南方向,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渔场和天然避风港,也是维护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生态价值。加强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事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保障南海海域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
在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长期科学调查基础上,2024年5月28日至6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单位成立专业化调查队,系统开展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海洋垃圾,以及珊瑚群落、礁栖鱼类和典型生物类群等,累计获取各类样品600余份,调查影像资料289GB。
报告显示,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本次调查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2科34属109种,为有调查记录以来物种多样性记录最丰富的一次,活造礁石珊瑚的平均覆盖度为28.6%,与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显著增长,造礁石珊瑚幼体补充量较高。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场调查记录到礁栖鱼类23科125种,以及壳状珊瑚藻、砗磲、苍珊瑚、多孔螅、海葵等其他关键物种。现场调查未发现珊瑚向大型藻的相变,未发现珊瑚礁病害现象,长棘海星等敌害生物量少。此外,黄岩岛造礁石珊瑚群落还表现出对海水温度升高的良好抵抗力和耐受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是南海造礁石珊瑚及相关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和庇护所。
据了解,1279年,元代科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1980年,原中国测绘局、地震局和海洋局在黄岩岛上设立了南海科考碑。
1973年-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科学家两次登上黄岩岛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海洋地质、海底地貌、沉积、海洋气象、水文、海水化学和海洋生物等。1983年-1985年,原国家海洋局对南海中部的气象、水文、海洋环境、生物生态、底质、声学开展调查,覆盖黄岩岛周边区域。
201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多次对黄岩岛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开展调查,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中山大学等相关科研业务机构对黄岩岛周边海域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等多次开展调查。2015年5月-7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西大学在国家相关科研项目支持下,对中沙群岛的黄岩岛海域进行了较详细的水环境和珊瑚礁生态调查。2019年-2021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依托科技调查项目,对黄岩岛周边海域开展了海洋化学、生物生态等的调查。
评论 37
稻壳17 2024-07-11 发表于四川
相信黄岩岛生态会越来越好
眼镜妹 2024-07-11 发表于四川
感谢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专家学者们辛苦付出!
逗比吶你在哪 2024-07-11 发表于四川
此次全面体检显示出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