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花样百出的“心机商标”,看透了也就不难防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4-24 19:04 108955

□蒋璟璟

在网上,网友们“自查”家中的商品,很多人直言“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玩弄“文字游戏”的商标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调味品,“零蔗糖”冰激凌、“安踏断码”“120W”充电器……引号里的文字并非商品特质,而是商品的名称。很多消费者表示,自己很容易被这些商品包装上的描述吸引而购买。(法治日报)

“‘供港’食品,原来‘供港’是商标”“‘120W’充电器,实际只有12W功率”,凡此种种,“小聪明,大陷阱”,当真是防不胜防。此类故意混淆、引人误会的商标,被网友戏称为“心机商标”。其实,前段时间,网络上对此类商标就有过一轮起底。但很显然,这一领域较之人们原先的想象,还要水深得多。从陆续曝光的案例看,心机商标之五花八门、之脑洞大开、之煞费苦心,简直叫人眼界大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标就是一个简短的词组,谁能想到,“山里来的土”“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之类冗长的句子,居然也能是商品名称。此类不走寻常路的怪异商标,明显是“没安好心”“有备而来”。这一类心机商标,普遍存在着一个特点,那就是一眼看去迷惑性极强,识破之后又让人很破防——这么“精巧”的文字游戏,又是那么的无聊、那么的恶意。啼笑皆非之余,总难免让人心有余悸。

看破“心机商标”之后,就会觉得是很低级的把戏。以往,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上当,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针对性的甄别意识,毕竟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而同样想不到这一层的,或许还有专业的商标审查人员:某些商标名尽管看上去很奇怪,但若是没有与具体的商品挂钩对应上,其实很难意识到其中的风险点。我们知道,商标审查,是基于“文字材料”的判断,其缺乏具象化的概念和实物化的想象,这其实构成了某种思维盲区。

比如说,“山里来的土”,单独来看,只是觉得怪,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就算是将“山里来的土”注册到“食品”类别,也都不会暴露出明显的异样。很实际的问题在于,“食品”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集合,其中既包括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也包括精加工、预包装的商品化食品。“山里来的土”如果用作膨化零食的商标,并不会有直接的误导。而“山里来的土”鸡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不同语境产生不同语效,这正是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

摸清了门道,后续的防范与应对,也就简单了。一个可行的思路是,对于明显怪异的商标申请,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该商标是用于特定类别下的哪一个商品。有些事,说细了、说清了,障眼法就不灵了。

评论 17

  • 挥刀砍泪 2025-04-24 发表于四川

    大家买的时候都得长点心眼

  • 田园园 2025-04-24 发表于四川

    自查这个方法挺实用的吧

  • 命运沙漏 2025-04-24 发表于四川

    希望以后能少点这种套路啊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