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大代表张伟:推动校地、校企、地企深度融合合作 形成产学研与科技转化共同体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2-24 17:28 30701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人物名片


张伟,成都市人大代表,致公党省委经济工作专委会委员。


“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人才总量达622.3万,居全国城市第4位,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全球城市创新指数排位上升至第29位。”这些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是成都持续加快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一份努力。

推动校地、校企、地企深度融合合作,形成产学研与科技转化共同体?2月24日,成都市人大代表张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科创瓶颈:

产学研协同创新仍然缺乏资金支撑

“成都校企地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直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校地企、产学研结合度不高,协同创新缺乏金融支持、企业技术转化链条不够完善等问题。”张伟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同其他技术创新活动一样,合作各方都存在风险,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作支撑。对于科研机构和高校来说,自身并不具备实现自我转化的资金实力,开拓市场也不是他们的优势。而对于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往往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或者对于大多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他们只愿意承担部分风险,希望政府通过有关政策(如补偿)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介入共同承担风险。

此外,科学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往往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成为研发人员和投资人都必须要跨越的生死关。因此,资本通常对高科技项目抱着谨慎的态度,不愿意投入到前段环节。而政府资金一般只投入到技术研发环节,这就导致资源难以配置到技术转移环节。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培育三个环节的不匹配、不协同,严重影响了技术转移效率。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以补贴居多,惠及面过广而忽视了对高潜力、快速发展企业进行持续性的追踪。

建议:加大产学研阶段的政府资金介入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

“能否有风险投资顺利介入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中试、商品化和产业化活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张伟观察到,在国外,均设有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金。如美国、英国、日本等设立的科学基金、教育与工业或商业联合奖励基金、教育与企业合作奖励基金等等。这些基金从经济支撑条件方面保证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据调查,我国目前尚无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的专项资金,缺乏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资金来源。已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项目基金,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资金总额有限,存在量少面广的问题。”对此,张伟建议成都市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产业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专项的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管理机制,充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大力发展校地企三方合作,特别是校企的直接对接,实现市场需求与科技研发无缝衔接。政府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加大对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使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校地、校企、地企深度融合合作,形成产学研与科技转化共同体。

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励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成都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积极性,加快科技研发平台发展,建议从财政支持上,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从研发到市场的科技支持体系,完善转化经费资助政策,加强专案管理和投后评价,推进成果转化项目实施;从法律角度上,明确转化产权人权利义务等。从制度上,对于科技研发带头人给予更大的激励空间和自主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