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9月4日,杨迪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手机号被泄露,不堪其扰被迫换号,并向网友求救:“大家看得出我这被泄露的信息是出自什么网站什么平台吗?”演员张馨予在文后评论道“发生过同样的事情”,话题“杨迪信息被泄露”冲上热搜。
杨迪微博截图
据杨迪披露的截图,他曾收到来自河南、甘肃、湖北、四川、中国香港等地的陌生电话,仅9月3日就连续收到90多个来电。在杨迪随后更新的一张“电报群”聊天截图中,截图显示含有杨迪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地址等个人信息在群内流转,疑似杨迪个人信息从该群泄露。
网友纷纷表示震惊:“太恐怖了!怎么泄露的啊?”“真吓人啊......隐私权没有了。”有网友对杨迪被迫换号行为深感同情:“好无语,那这样的话,之前那个手机号绑定了好多东西都要一一解绑,好麻烦哦。”对此,杨迪无奈回复:“巨巨巨巨巨麻烦!”
不只是娱乐圈,普通人日常也面对着信息安全之“痛”。“手机扫码领个礼物”“点击链接参与测试”“扫二维码付款”等之后,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窥视、泄露。
不少网友自曝遇到过类似情况:“我遇到过这种情况,而且还是每隔一分钟就打过来!我问过我妈妈朋友,她在电信公司上班,说可能是通过软件打过来的,我最后只能换了手机卡。”“我大学刚毕业,我们班几乎在几天内接到同一个诈骗电话,信息知道的特别清楚。”另有网友表示:“违法盗取信息,最近挺多的,我玩个游戏看见也有挺多人被挖出信息的。”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杨迪的手机号码结合其姓名等能识别特定自然人,即确定的个体杨迪,因此,其手机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泄露或披露他人个人信息,包括泄露杨迪的手机号码的行为,轻则构成民事上的侵权,应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责任,还可能因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刑法》则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刑法》还明确“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也就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解释》“情节严重”包括“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从前述相关情形来看,行为人在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相关行为时,很可能在不自知时就构成了相应犯罪。
林律师提醒:“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当妥善保护好自身的个人信息,尽量避免造成自己或他人的个人信息的泄露;而当我们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要则,不得过度使用,要征得相对人的同意,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当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甚至非法出售时,应当及时避免影响扩大,同时立即报警,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打击犯罪。”
(周馨钰对此文亦有贡献)
评论 10
全村最靓的崽 2023-09-07 发表于四川
不道德啊
fm2149572 2023-09-07 发表于四川
报警
西昌市佑君镇磨盘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3-09-06 发表于四川
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打击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