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在精品旅游线路、多元民俗活动和创新体验场景的交互影响下,五一期间,成都公园绿道共接待市民游客386.7万人次,营收8090万元,均创新高。
每天晚饭后在家门口的绿道散步运动,周末假期约上家人朋友在环城绿道骑行、露营。如今,这已经成为“公园城市”居民们的全新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在绕城高速沿线部分路段的环城生态区内,播种收割、农耕繁忙。
5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跟随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组织的“环城生态区探访打卡活动”,带着这些问题实地“打卡”环城生态区青羊、温江片区寻找答案。
环城生态区 桂溪公园
焕新颜
城乡结合部“变身”超大城市“绿色空间”
风吹麦浪,农耕繁忙。5月6日,在成都青羊区文家街道一级绿道沿线农业区里,捡石头、除杂草,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而几十米外,破旧的老厂房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污水横流的臭水沟也“变身”清澈的耕地水源。
如今的环城生态区,像一条“生态项链”镶嵌在成都平原上,公园、绿道、湖泊、农田如四颗宝石点缀其中。20年间一场蝶变在这里发生,依托绕城高速,成都市规划建设了横跨12个行政区的环城生态区。
不论是市民喜爱的公园绿道,还是农田耕地,作为“环城生态区”,“生态”始终被摆在优先位置。
在盐井社区一级绿道西侧,占地约7亩的星源水设备处理厂与周边初具规模的农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我们进行环城生态区提升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像这样的旧厂房,这一次我们对这类建筑都进行了搬迁,预计5月底前就能完成拆迁及建渣清运工作。”
即将搬迁的星源水设备处理厂
让破旧的建筑物回归农田,还要解决农田的水源问题。在锦绣水韵东北侧农业区,以二级绿道为界,北侧为水田,南侧为水浇地。“对于农作物来说,有两个东西必不可少,一个是阳光,一个就是健康的水。”青羊区人大副主任吴俊介绍,通过撤出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企业,不断进行水治理,如今这一区域已完成农田整治,90亩的水田,47亩的水浇地,种植了小麦,下一步还将种植水稻及玉米。
开窗见绿,一步一景。未来居住在绕城沿线的居民,家门口不仅有可供休闲娱乐的绿道,还有能看见播种与收获的金黄麦浪。
环城生态区的小麦
如今的环城生态区已成为市民游客骑行锻炼的好去处
做加法
绿道在城市和乡村延伸构成“生态项链”
“我现在经常会来这里跑步,感觉正慢慢回到小时候记忆里的样子。”慢跑着穿行于文家街道一级绿道之间,杨波颇为感慨地说道。作为地地道道的张家碾社区居民,他见证了家门口的改变。从儿时的水清田茂,到后来因为违章搭建、小厂遍地导致的污染及脏乱,再到如今绿道+农田的新型生态区。
据了解,文家街道一级绿道沿线农业区占地约90亩,预计将于2023年10月完成农田整治,11月开展作物种植等工作,目前地块种植作物为小麦,下一步计划种植玉米及向日葵。
“这个区域整治前为厂房、宅基地零星分布,农田原基础以杂树杂草、建渣、卵石为主,土壤肥力低下,种植困难。”青羊区政协副主席颜崇建表示,为有效提升农业产能,通过机械及人工捡石等措施恢复农田耕作功能,增施有机肥提升农田地力。在打造过程中,这一区域的农田还将与环城生态公园的大地景观建设相结合,田间交错分布有园路、景观休憩亭、小型广场等,待到向日葵与小麦成熟期,又将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天府绿道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环城生态区设计方案编制阶段,他们就严格按照“服从规划、尊重历史、稳妥审慎”原则,保护古树名木,调优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用地布局。在实际整治过程中,依据随坡就势原则,恢复撂荒耕地,整合零星地块间的田埂、杂木林。同时根据水系调整、道路迁改、田形地貌等情况,因地制宜微调景观绿地。
新探索
公园绿道+农田耕地生活场景“持续上新”
田在城中、城在园中、四季分明,是公园城市城乡融合的题中之义。中国农科院都市所理论与规划团队专家王柟表示,都市农业是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市民,充分体现公园城市融合的特征表达,让农作物与公园景观融合发挥出更强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是公园城市融合的新范例。
记者从天府绿道集团了解到,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不仅仅是大田种植,更是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景观农业,建成后的农业区,既是公园的生动呈现,又是生活的灵活表达。既做农,也做旅。
“环城生态区发展还有巨大想象空间。”据了解,未来五年,还将有更多的农业示范区、林盘、智慧跑道、主题园区陆续呈现。成都人可以在纵横公园感受多维交通体验场景,可以在丛树艺术公园看展、喝咖啡,也可以在棬子树足球公园来一场家庭足球赛。假以时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句将呈现在家门口的土地,“天府粮仓”的历史故事将在当下得到高质量续写。
评论 5
fm68879 2023-05-11 发表于四川
种田、种田。
momoco 2023-05-10 发表于四川
风吹麦浪
仪陇县金子村第一书记 2023-05-07 发表于四川
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