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摄影 雷远东
“精致隆昌小县,雄伟川东大门,青石之城,正当六路要冲;白鹅之邑,常获四方美誉。古因驿道设县,今因牌坊传名……”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隆昌,境内置县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
6月8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迎来了文物保护新机遇。在“智媒引领 科创未来”2021年AI+智媒体大会暨封面传媒科技公司成立仪式上,封面传媒科技公司和隆昌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数字文物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将共同携手,通过科技手段向全省输出数字文物保护范本,推动隆昌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签约成功
科技手段赋能
让文物在更大范围内“活”起来
今年五一假期,隆昌北关石牌坊景区内石牌坊、牛树梅、恤嫠会、栖流所展馆,经过提升改造后正式对外试运行。裸眼3D全息投影、故事听筒、体感翻书 ……新增的科技互动项目,让游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牌坊故事,以及背后的仁义礼孝廉文化。
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中,隆昌市一次又一次走在了科技前沿。封面传媒和隆昌市人民政府的签约,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携手,也将会在隆昌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隆昌市人民政府市长蒋学飞表示,隆昌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依托现代新技术让文物在更大范围内“活”起来,让千年文脉历久弥新,带动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本次与封面传媒合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文物科技创新的必然需求,也是“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多领域深度融合的一次全新探索。
此后,签约双方将会在文物数字化采集、文物数字化展陈、强化文物数字保护、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多平台多角度宣传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历史底蕴深厚
数字化采集为牌坊建立“新名片”
千年前,巴蜀古驿道穿城而过,不仅垫定了隆昌“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的战略地位,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驿站、关隘、牌坊、石刻、石碑,尤其以牌坊而闻名中外。
从南宋的“岱宗坊”到民国的“陈刘氏节孝坊”,隆昌石牌坊鼎盛时有240余座,如今现存牌坊有17座,城内有13座,呈捻珠状分布在北关南关,还有4座,分布在城外,堪称“立体史书”。
隆昌石牌坊(资料图)
相较于全国散存牌坊,隆昌石牌坊群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和特点:突破一般牌坊为一人一坊惯例,有3座牌坊为多人(最多者达305人)存坊,在全国绝无仅有;男女同坊,全国罕见;建坊方式多样,既有“官建”,亦有“官准民建”、“士民公建”、“官民捐建”、“个人独建”。2005年,隆昌被授予“中国石牌坊之乡”。
在文物数字化采集合作中,封面传媒将以隆昌古牌坊的数字化保护为载体进行尖端三维扫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协助隆昌完成石牌坊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及建档工作。除此外,还将探索开发基于文物数字化采集成果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合作建设体现隆昌历史文化特色的沉浸式展览体验区,打造具有全国前沿水平的隆昌历史文化数字云展平台,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IP。
签约仪式(雷远东 摄)
打造文旅品牌
助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其实,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并不是封面传媒和隆昌的首次牵手。今年3月27日,封面传媒就利用3D建模、VR技术等交互技术,还原打造了“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云展馆”。
这个“永不落幕”的云展馆以全场景云端适配3D云展馆为核心表达,打造了多功能展区,突破了线下观展局限,实现了720度全方位震撼观展、365天随时观展以及沉浸式漫游的交互体验,为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的观感。
云展馆只是起点,未来,封面传媒将进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全面实践,向隆昌输出更多的数字文物保护范本,实现文物资源共享。提供数字文物保护、展览、传播、文创IP打造的产业全链条解决方案或发展样本。以数字化手段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的知名品牌,为隆昌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注入强大动力,促进文旅发展。
同时,封面传媒也将发挥资源、平台优势,以封面新闻客户端、华西都市报为重点,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网站及抖音、快手等千万级全媒体矩阵,发布多角度、深层次、有价值的报道,提升隆昌知名度。
评论 1
南国飘雪 2021-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