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李秀江 吴柳锋 谭曦 缅甸报道
第一个吃螃蟹并没那么简单。再次回忆走过来的六七年时光,缅甸金地房地产开发公司CEO赖学军还是十分感慨。“当时的缅甸没有什么高层建筑。我们到这个地方来说,说要修高楼,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修高楼。”赖学军说,在很多缅甸人心目中,中国还是当年的那个样子,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大城市已经高楼林立。
怎么办?说一千遍一万遍,还不不如带他们去看一看。赖学军想了办法,决定把缅甸建设部门的官员和工程协会,建筑协会的专家全部都请到中国去。他们包了一个飞机,一两百人的队伍全部带到重庆去,带到成都去,让他们看看中国的高楼。
“当时吴教授根本不愿意去,我就到他们大学门口还有他的家里堵到他,苦口婆心,差不多就是连绑带托才说服他到成都去。”
赖学军口中的吴教授,是仰光大学建筑学教授吴都都文,现任缅甸工程协会主任委员,主席、缅甸建筑协会委员副主任。
“一开始,吴教授都嚷着要回去,到了第三天,在成都看了棕榈泉国际大厦和环球中心后,慢慢就改变了主意。”
从中国回来后,缅甸的官员对中国企业修高楼的实力是认可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这里大多数还沿用着老式的美国的标准或者日本的标准,这个中国企业修建高层建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一个例子,赖学军印象十分深刻,缅甸的建筑多为低矮建筑,在楼外修建一个铁架楼梯就是他们的消防逃生通道。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逃生时,容易发生踩踏,并且人员容易掉下去。
“为了说服他们按照我们的标准来,我们得花大量的时间给他们讲解中国剪力结构的建筑是如何设置消防通道。”赖学军说,在图纸上讲半天,有时候都得不到理解,不得不专门搭建塑料建筑模型,甚至制作成动画片,讲解了如何逃生,密闭空间人员逃生的心理等等,分别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标准,他们才会信服。
赖学军说,最难的地方在于,这里没有标准,你修建的房子很先进,用的是最先进的方法,你试图说服他按照最新的标准来,但是一旦人家不买账,不认可,那你可以就要重新调整,损失就非常大。“你既要这么做引导他们,但同时评估的权限又掌握在他们的手上,相当于掌握着你企业的生死大权,这样的风险不言而喻。”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