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讲堂主讲嘉宾蔡天新出版随笔集 数学家带你神游美洲欧洲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1-06 19:45 61886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李心月

读书与旅行,都是现代社会人们了解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读书的意义在于思考,旅行的意义在于发现。这两者还会互相启发,互相交织。如今疫情阻隔,跨国旅行变得极其艰难,看一本人文地图,在纸上神游一番,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式。“也将是未来出行的一种预演。”蔡天新说。10月18日晚,蔡天新曾做客“名人大讲堂”,以《秦九韶、道古桥与中国剩余定理》为题,在四川省图书馆登台开讲。

2004年,蔡天新与马原(中)、西川(右)在柏林文学节

25年内曾30余次造访欧洲

曾三次长时间在美洲访学

蔡天新身份多元,文理兼通,他是浙江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散文游记作家,一位旅行深度爱好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前的25年里,蔡天新曾30余次造访欧洲,抵达过冰岛以外的欧洲每一个国家。其中既有以数学学者的身份访问(三个月以上的有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一个月以上的有德国、荷兰和瑞士),也有以诗人身份参加文学活动(参加过二十多个诗歌节)。蔡天新这样解释他对旅行有强大兴趣的一个来由,“可能小时候生活太闭塞了,上大学路上才第一次见到火车,我总是设法利用这些机会。”

相比欧洲,美洲离中国更为遥远,且地理上较为分散,科迪勒拉山系长达一万五千多公里。幸运的是,蔡天新曾三次长时间在美洲访学,每次时间都超过一年。其中两次分别在美国东西海岸,一次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趁机学会了西班牙语)。此外他还曾受邀参加过七个国家的九个国际诗歌节。就这样,美洲成为蔡天新在亚洲之外逗留时间最久的大洲。

在旅行的同时,蔡天新也不断用随笔记录一路上的所感所思。事实上,他从2000年以来,就一直在由国家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地图》双月刊任专栏作者,长达二十年之。1995年,蔡天新看到一幅欧洲地图,脑海里闪现出自己此前多年目睹过的一个场景: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蹒跚学步的婴孩从眼前走过。母子之间有一根无形的线维系着,她的心无时无刻不随着婴孩的脚步跳动。而眼前的欧洲地区上,在淡蓝色的英吉利海峡一侧,一个小巧的图形正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王国。场景互相映射,触发蔡天新写成一篇随笔文章《英国:欧洲体外的心脏》。

书中插图:英国如茵的草坪(蔡天新摄影于剑桥)

2015 年,这家杂志新任主编希望蔡天新继《从 A 数到 Z:我心仪的城市》(《26 城记》,中信出版社,2019)之后,再续姐妹篇《从 A 数到 Z:我倾心的水域》。他的理由之一是,海洋与陆地的面积之比是七比三。蔡天新欣然答应,认为“这是一项富有趣味和意义的工作。为此我已经列好目录,其中前四篇分别是大西洋(Atlantic,抵达东西海岸二十多个国度 )、波罗的海(Baltic,造访过周边所有国家)、里海(Caspian,曾在伊朗的恩波利和阿塞拜疆的巴库观察过)、死海( Dead Sea,曾在约旦王国的东岸和以色列的西岸下水游泳)。”不过,蔡天新最后还是决定先写《美洲人文地图》。“这或许是因为,陆地比海洋更容易让人亲近,内容也更为丰富。难点在于,无论你是否抵达,美洲的每个国家、每座岛屿都得深入了解,并对其中的亮点有所挖掘和呈现。幸好,写作尤其是富有想象力的写作也是一种学习、研究的过程,甚至比一般的阅读效率更高,更容易存入记忆的宝库。”

书中插图:英国吹风笛的人(蔡天新摄影于爱丁堡)

不同于打卡式游记

而是展现数学家的冷静、诗人的浪漫

2021年秋,蔡天新的随笔作品《美洲人文地图》《欧洲人文地图》商务印书馆出版。《欧洲人文地图》中涉及到欧洲45个国家,《美洲人文地图》中容纳了美洲38个国家和地区。不同于景点打卡式的一般游记,蔡天新的旅行随笔将现世和历史相结合,将人物与故事相关联,不仅将各国特色与历史文化融于一体,还把人文故事娓娓道来,既有客观的描述,也有主观的感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细腻的笔触、开阔的思维,数学家的冷静、诗人的浪漫。

比如说20世纪20年代以来,欧洲的衰退有目共睹,即便在欧洲内部,有些社会比别的社会发展得好。蔡天新就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描述欧洲不同国家迥然有别的民族个性、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多彩多姿的真实的欧洲。除了文字,书中还搭配大量作者的私藏摄影照片,读起来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的所见所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本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较短,只有一千多字。其实把文章写短并不容易,选择角度,突出亮点非常重要。蔡天新在写波兰这个国家时,只选择了“肖邦的祖国”这个角度,“我对波兰的感情主要来源于肖邦,肖邦使我把波兰和其他一些国家区分开来。肖邦的钢琴作品属于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列,那种柔美而又坚毅的声音纯净发光,集浪漫和古典于一身,犹如‘一块水晶的某种自然的东西被粉碎或劈开了’(法国诗人瓦雷里语)。自从1830 年离开祖国以后,肖邦从没有中断过对玛祖卡和波洛涅兹这两种波兰民族舞曲形式的创作,这也是他的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对祖国的怀念之情成就了肖邦。1849 年,肖邦在巴黎逝世,年仅三十九岁,后来,这位“波兰孤儿”的心脏运回了祖国。即便是一个半世纪以后,我仍然发现,布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众多的名人碑文前,以献给肖邦的鲜花最为美艳,超过了法国本土任何一位作家和艺术家。”

书中插图:格陵兰冰原上的山(蔡天新摄影)

评论 1

  • mayday 2021-11-07

    想看看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