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摄影报道
中国竹艺城
今年76岁的陈云华出生于竹编艺术的发源地青神县,受祖辈的影响,自幼便喜好竹编,到如今从事竹编艺术开发、研究已有四十余载,是全国和国际上有名的竹编大师。
从农村篾匠成长为国家级非遗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云华在竹编事业上取得成功后,一直有一个心愿,便是希望这项事业后继有人。
1984年,陈云华在青神开设首期培训班,将手艺倾囊相授给青神县乃至整个眉山市热爱竹编文化的人。2001年,陈云华首次开启了国际培训之旅,为来到青神的26个国家的56名学员传授竹编技术。
陈云华和他的国际学员。图据青神发布
陈云华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了国内外非遗竹编文化传习所、竹编大师工作室等,编印竹丝制作、平面竹编等教材,让国内外更多的人能够从竹编中受益。
40年的教育培训生涯,陈云华和其徒弟通过走出国门援外授课、安排学员来青神学习、线上直播等方式,培训国内外学员共2.5万余人。
竹编艺术品。图据评审发布
在“出海”和线上进行青神竹编传授的传承人中,郑霞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06年拜师陈云华,今年39岁的郑霞已经跟随陈云华学习了18年的青神竹编。在基本掌握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等所有竹编工艺后,郑霞也逐渐跟着老师对外开展竹编培训,教学的地点从国内拓展到国际,教学的阵地也主要从线下变成线上线下相结合。
“我前不久才从意大利培训了回来,教那边的人学习竹编,之前还去过瑞士日内瓦等多个国家。”9月11日下午,当记者在中国竹艺城见到郑霞时,刚刚从意大利进行竹编培训回来的她,正在为晚上的一场直播培训做准备。
当晚,一场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神竹编美国线上展示交流活动”将要举行,郑霞将要用英文,为美国的3000多名中小学生教学展示竹编编织技艺,讲解青神竹编文化。
郑霞说,自2020年开启线上直播授课后,线上培训的方式便延续至今。此外,现今竹艺城每年都会有大概6场国际培训,传承人“出海”培训和国际学员来到青神学习约各占一半。“10月份,还会有来自圭亚那的国际学员来学习。”
对郑霞来说,无论是“出海”培训,还是线上的直播培训,自己从一名单纯的手艺人蜕变成如今能流利地用英语教授竹编技艺的老师,这个过程很不容易。
“我的英语其实不好,培训有时候也会有翻译,但始终不如自己表达出来直接方便。”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做好每一次培训,郑霞从准备每次英文讲稿时就开始打磨,然后便是结合着竹编编织,每个步骤反复地读,反复地练。当然,有的时候,她也会请教一下师弟刘博士。
郑霞(右)和刘小波(左)为晚上的直播做准备
郑霞口中的刘博士,名叫刘小波,是西南民族大学一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博士生,也是陈云华的徒弟。和郑霞相比,刘小波入门较晚,2018年才拜师学习。相较于跟着陈云华学习了数十年的徒弟们来说,刘小波算是“小师弟”。不过,这位本科英文专业毕业的“小师弟”,在国际培训上,也算是“老师”了。当天,刘小波也在直播现场,和郑霞探讨晚上的直播。“我主要负责直播的英文脚本写作与一些口译技术层面把关。”
刘小波是湖南人,他说,和青神竹编的缘分,还得从2018年开始。彼时,还在四川工商学院任职的刘小波被选送到中国竹艺城,深入学习了解青神竹编。“因为我的专业背景,比较适合做中华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海外传播,而青神竹编就是很好的选择。”
在前期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刘小波深切感受到了竹编艺术所蕴含的巨大艺术魅力和价值。于是,刘小波便拜陈云华为师,深度学习青神竹编技艺。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刘小波也聚焦竹编艺术和竹文化,带领指导学生做与竹编竹艺有关的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展演交流活动等,尽己所能传播中华竹文化。
刘小波在完善直播讲稿
再后来,刘小波来到西南民族大学深造读博,依然坚持在学习、生活期间,通过科研项目、竹编DIY互动、线上展示交流等方式,在社区、学校中广泛开展公益教学;同时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推动青神竹编这项国家非遗在海外传播。
“现在国潮正热,我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接触非遗,推动非遗的活态创新性发展。”
刘小波手写讲稿
其实,刘小波的身边,也不乏年轻的传承人。“我们这就有个‘90后’赵爽,是目前在竹艺城里工作的最年轻的徒弟。”刘小波说。
其实,1991年出生的赵爽并不算陈云华严格意义上的徒弟,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徒孙。
“我的妈妈是最早的那两批跟着陈大师学竹编的徒弟了,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了。”赵爽说,受母亲的影响,自己从小就开始跟着母亲系统学习青神竹编,期间,陈云华老师也会经常指导。赵爽学成之后,便留在了竹艺城工作。
“我主要负责接待国内的培训,如研学类的培训,以及国际学员来青神的培训。”赵爽说,随着国家及省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的重视和大力推广,多的时候一年有近万人前来了解学习青神竹编,其中又以研学的青少年最多。
中国竹艺城内的保护基地
在多年的工作中,赵爽发现,虽然现在对竹编文化感兴趣的人更多了,但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学习竹编的年轻人还是比较少。“学习竹编也确实不容易,要有耐心和悟性,也要吃得苦。”
鉴于这种情况,赵爽更加认识到自己作为传承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会更多地结合现在的审美需求,创造出更多符合现代人的竹编新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去认可它、来学习它,进而去传承发扬它。”
而这不仅是赵爽的心愿,也是所有青神竹编传承人努力奋斗的方向。“现在我们已经在不断延伸竹制品的品类了,今年,我们又上新了饰品竹编,目前,中国竹艺城研发的各类竹产品已将近1000多种。”陈云华说。
评论 17
fm3c50d9 2024-09-13
青神竹编甲天下,陈大师桃李满天下~
欣尘呀 2024-09-13 发表于四川
名师出高徒
遗忘遗忘再遗忘 2024-09-13 发表于广东
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