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奇树
火热的7月,与茅台酒厂一河之隔,古蔺茅溪组团成片的酿酒车间里,酿酒工人操控着数字屏,熟练地控制着桁架机车,起糟、运糟、上甑蒸酒,一片热气腾腾。
7月24日至26日,由国内多位专家组成的科学考察团抵达茅溪镇,对这里的生态气候、地理地貌、水文水质、产业生态进行第二阶段全面考察。
这个一度十分低调隐秘的酱酒园区,开始展现在大众面前。
直击古蔺千亿茅溪酱酒产业园
封面新闻记者跟随这次科考团,第一次探访茅溪酱酒产业园。
四川泸州古蔺位于赤水河左岸一个狭长的地带,与仁怀、习水、赤水隔河相望。古蔺是四川唯一的酱酒集中产区,分布有四大酒镇,分别是二郎镇、太平镇、永乐镇、茅溪镇。
茅溪镇是古蔺最偏远的乡镇,却紧邻茅台镇,有相当长的河岸,直接就与茅台酒厂酿酒车间隔河相对。
从成都出发,坐高铁到遵义,转乘汽车到茅溪,必经茅台镇,过桥到赤水河左岸,沿着蜿蜒山路向上,沿途见缝插针,分布有众多小酒厂。
虽仅十多公里路,却花了约1小时才到茅溪镇上。
茅溪镇子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坳里,但眼前一片繁荣,有成片的高楼,还有十字大街,街上有品牌金店、眼镜店、超市、各类餐饮店,商业服务配套完善。
镇子因酒而兴,沿路而来,可看到两旁建有不少漂亮小洋楼,彰显出当地经济活力。
这里原名水口镇,因当地有溪名茅草溪,加之与茅台镇一河之隔,就更名了茅溪镇。
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酿酒历史悠久,历史上有不少人到茅台镇学习酿酒,而其中的郑义兴,曾是“成义”、“荣和”、“恒兴”三大烧坊知名酿酒师,后来还担任了多年茅台酒厂的技术副厂长,为茅台酒厂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其介绍,茅溪镇此前也有八九十家酒厂,近年来陆续关停了约80%小酒厂,将地盘腾给实力厂家,现有酒厂主要分布于邻近赤水河的酱酒园区内。
为支持茅溪镇酱酒产业发展,古蔺经开区管委会就设在临近茅台镇半山的一个叫庙林的地方。
往下,绕过一道弯,沿着另一条分支山路,就是茅溪酱酒园区。
在一个临河山谷里,四川国醴酱酒集团投资的九坝项目(泸州老窖酱酒项目),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成片的酱酒车间,车间智能化程度高。
为节约土地,其地面一层全是窖池,酒糟通过专门输送通道,升到四楼蒸酒、摊晾、堆积发酵。二三楼则是办公用。
往下数百米就到了赤水河边,河对岸就是茅台酒厂中华酿酒区。
这里也分布有部分酿酒车间,为国醴酱酒集团统一打造,其中一个老作坊,建于明末清初。
据介绍,国醴酱酒已投入40亿,形成了1万吨产能,未来设计产能是5万吨,与郎酒的天富项目形成园区“双雄”。
沿赤水河向上游走,几公里处就是郎酒天富生态酿造项目,该项目设计产能3.1万吨,目前已形成了1.3万吨产能。
投资1000亿最终形成19.1万吨产能
古蔺经开区工作人员介绍,整个茅溪酱酒园区采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园区规划面积1.7万亩、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预计到2035年实现产能19.1万吨,产值1000亿元。
园区整体秉持“生态优先、文化为魂、四生融合、五美协调”的山水人文产业共生体的规划理念进行开发。自2022年以来,园区已成功培育“四上”企业22家。其中,工业企业13家,商贸业企业3家,服务业企业2家,建筑业企业4家;新招引落地郎酒、国醴、丛台酒业、德顺坊、中酒控股、郑氏华仁酱等6家企业,并吸引16家包材企业落地投产。
其中2022-2024年期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8.06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91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投资41.53亿元。
目前,由郎酒投资的天富生态酿造项目,以及四川国醴酱酒集团投资的九坝项目正在推进中,此外还有多个项目已经签订招商引资协议。
九坝项目由四川国醴酱酒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规划建设酿酒车间18栋(其中现代化智能车间15栋、文旅车间3栋),窖池8160口。2025年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制酒车间5栋,实现新增产能3300吨,项目一期目前已投产。
郎酒天富生态酿造项目一、二期已建成投用,目前产能达1.3万吨。该项目整体规划占地1540亩,计划投资79亿元,拟建设酿酒车间73栋、制曲车间5栋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可新增优质酱酒产能3.1万吨、制曲7万吨。
茅溪酱酒产业园区还同步推进了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及配套企业的建设,着力构建酿酒生态循环系统。
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已经投入使用,日处理量可达4000立方,一年配套产能达6万吨。
园区的用水,取自于流经茅溪镇的盐井河上游小河坝,抽到龙洞沟水库,再输送到茅溪供水厂进一步净化,最终通过清水管道,送到茅溪酱酒产业园区。
而园区引入的路德生物,则通过生物技术处理,将酒糟变为了高附加值生物饲料。
专家:产区具有极大潜力和竞争力
本次参与科考的专家团队阵容强大,分别有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大气科学与地球物理科普人钱维宏,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河海大学深循环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生,原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李维京,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白酒学院院长张文学,中国酒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修余等。
专家们除了考察产业园区,还深入到产区核心水源地、高粱种植基地考察。经过两天考察,专家们对产区有了深入了解,并提出各自建议和意见。
钱维宏表示,赤水河独特的“臂弯”地形,创造了局部小气候,高昼夜温差、由岩石风化与洪水冲刷形成的红色土壤,以及季节性变红的河水恰好与高粱成熟期同步,为遵循古法“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酿造周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百平认为,茅溪拥有三大显著优势,首先是地域空间广阔,从河边到山上的发展纵深大,地貌条件优越;其次是依托四川省强大的经济总量和文化背景,拥有强有力的支撑平台;第三是深厚的历史文化,酱酒工艺的重要奠基家族来源于这里,茅溪对酱香白酒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韩北忠从两个层面给出发展建议。一是要固定茅溪自己的高粱品种,扩大本地种植规模,尤其要充分发挥茅溪的生态优势,打造真实可靠的有机种植体系;二是依托文旅融合要突出茅溪的“魂”,如设计具有茅溪专属特色的饮酒器具,深入挖掘茅溪地域独特的饮酒礼俗,使酒旅融合真正成为茅溪文化的载体。
张文学认为,白酒作为“地理生态型产品”,其发酵依赖自然微生物群落,且与工艺紧密相关,未来应深入研究茅溪镇自身酿酒微生态的构成、关键风味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
专家组就此次对古蔺产区(茅溪组团)综合考察调研,得出的初步考察意见是:古蔺产区(茅溪组团),沿赤水河左岸49公里长的黄金河岸线建造,地处云贵高原北部峡谷地带、赤水河臂弯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河谷影响下形成特色河谷小气候,产区内高温、高湿的水热组合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提供独特的酿造环境和微生物种群;特有的紫红土层含有酱酒酿造关键的矿物质元素;自然和次生植被与产区建设和谐共生,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合理,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完整,产区设计理念先进,人文历史和酱酒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成为中国酱酒核心产业园区的充分条件,具有极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评论 1
阿西莫夫粉 2025-07-29 发表于四川
茅溪借茅台光环发展,但需靠自身特色和品质才能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