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过去5年共实施207次发射 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1-28 11:12 42268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国新办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过去五年,共实施207次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图片来源:国新网)

白皮书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未来五年主要任务,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白皮书指出,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吴艳华介绍,过去五年,是中国航天创新发展的五年。运载火箭加快更新换代,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过去五年,共实施207次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96.7%。航天重大工程亮点纷呈。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体系能力。

“这五年,是中国航天赋能社会的五年。”吴艳华说,目前,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1.4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遥感卫星影像累计分发超亿景,有力保障气象预报、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灾害应急等需求。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大众出行、智慧物流、精准农业,特别是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航天技术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新业态的兴起。商业航天企业蓬勃发展。

在探索突破方面,这五年,围绕宇宙起源和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等科学主题,依托空间科学卫星和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工程,开展空间科学探索与实验研究,取得一批贡献人类的原创成果。“慧眼”成功观测到黑洞爆发,“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张衡一号”完成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构建,碳卫星获取全球高精度二氧化碳分布图。探月工程任务揭示了月球背面地下结构,证实了月球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天琴一号”“太极一号”和“羲和号”卫星为空间引力波和太阳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国际合作方面,五年来,中国航天与国际同行一道,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动航天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新签署约50项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俄罗斯联合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任务中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签署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协定,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中意电磁卫星,推动北斗标准进入民航、海事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高分一号、六号卫星数据通过云平台向全世界免费分发,访问国家和地区158个,访问用户约55万个。中国5颗卫星和3个星座新加入国际减灾宪章机制,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于121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数据应用等多种方式,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能力建设,共享中国航天发展成果。

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白皮书分为三个部分,全文约1.3万字。其中正文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发展空间技术与系统,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开展空间科学探索与研究,推进航天治理现代化,构建航天国际合作新格局。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表。

评论 10

  • 你在说什么 2022-01-28

    [得意]

  • 你在说什么 2022-01-28

    [得意]

  • 你在说什么 2022-01-28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