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了,阆中古城核心区这盆“泡脚醋”为何难“端”也难“断”?|有一说一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25 12:05 83610

□苏定伟

阆中,一座浸润醋香的千年古城,保宁醋的醇厚与古街的沧桑在此交织,而街巷间那10元一次的“醋泡脚”,却悄然演变为一道治理难题。在内东街、西街、双栅子街等限制区域内,仍有部分醋泡脚店铺开门营业(川观新闻)。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从2011年6月开始,阆中便对古城内的11条核心街区的经营业态进行规划调整。2013年4月25日,阆中市政府下发通知,决定当年7月对古城核心区域内所有洗脚房经营户进行集体搬迁,醋泡脚纳入洗脚房范围,在搬迁之列。

十二载春秋流转,这盆看似寻常的“泡脚醋”,为何如此难以“端走”,也难以“断绝”?背后实则是古城保护与民生诉求之间一场无声而持久的拉扯。

于商户而言,“醋泡脚”是一门生意,更是扎根于生活的“生计饭碗”。投入少、门槛低,依托保宁醋这一地理标志产品,自然成为不少家庭赖以生存的依托。核心街区客流如织,是醋泡脚生意的黄金地段,一旦迁至背街冷巷,生意会不会很冷?“打游击”成了部分商户无奈之下的现实选择。

在游客眼中,“醋泡脚”则是一扇触手可及的“体验之窗”,实惠且富有地方特色。社交平台上“走累了就泡个脚”的真实分享,正折射出这一业态背后坚实而朴素的市场需求。“醋泡脚”早已成为串联起本地民生与游客体验的情感纽带。

事实上,游客吐槽的并非“醋泡脚”本身,而是沿街“一排人伸脚洗脚”的视觉杂乱;是5A景区主游线上的视觉不适;是低价揽客、服务缩水甚至层层加价的经营乱象。“十元能做个啥?”这种低价位带来的档次低、形象差问题,确实与古城的古风古韵格格不入。更关键的是业态混杂的问题:在餐馆旁开洗脚店,食客的体验大打折扣;客栈入口紧邻洗脚店,住宿的氛围也会受影响。从丽江古城整治酒吧噪音,到平遥古城规范商贩叫卖,诸多先例表明:核心区商业业态确需引导与管控。

历史告诉我们,醋与阆中本就是跨越千年的“命运共同体”。自2300年前古城筑建之始,醋香便在此氤氲不散。相传张飞驻守阆中时,就用醋汤为士兵治脚疾,后演变为民俗疗法。如今阆中古城位列“中国四大古城”,保宁醋跻身“中国四大名醋”,二者早已血脉交融。既然这盆“泡脚醋”端不走、禁不绝,何不转换思路,在市场调节和城市治理之间寻一条平衡之路,在尊重传统与规范秩序之间找一条共生之路!

路,贵在疏而非堵。首先应优化空间布局,在37条允许经营的背街小巷规划专门的“醋疗体验街区”,通过清晰导览指引为核心区分流 。这种集中经营既避免业态混杂的尴尬,也能汇聚客流为商户开辟新空间。

其次要规范服务,店面提档升级。明确醋与水的配比标准,规范泡脚、清洁、护理等服务流程,从根源上提升服务层次。推动硬件升级,将塑料脚盆换为雕花木桶,现代店招改为古韵匾额,通过屏风遮挡,缓解视觉冲突。

更要深化文化内涵。在集中区域打造醋文化特色街区,融入保宁醋“药醋”知识讲解、养生原理科普等内容,拓展“醋疗体验+醋品展销”的沉浸式项目。再通过行业自律与政府扶持,推动治理从“被动查处”转向“主动规范”。

醋香本是阆中不可或缺的城市记忆。当“醋泡脚”完成从“街头杂象”到“文化名片”的蜕变,古城保护与特色发展自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千年醋香以更得体的方式萦绕古街古巷,这才是对阆中醋文化最深沉的守护与最智慧的传承。

评论 2

  • 嘿嘿呼啦啦 2025-10-25 发表于四川

    到底有没有效果?

  • 趴趴熊 2025-10-25 发表于四川

    要有品质提升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