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播出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该片披露了多名高级领导干部藏身幕后,利用“白手套”攫取巨额利益的案例。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案件中,“白手套”的犯罪手法越来越隐秘。与普通贿赂犯罪案件相比,其查办难度明显增大。
什么是“白手套”?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斌雄此前刊文认为,“白手套”通常指为逃避党纪政纪和法律惩罚,从事“掩饰”工作的个人、群体、社会组织。
从各级纪委监委查办的相关案件看,直接让家人充当“白手套”,是不少贪腐官员的首选。除了近亲属外,在贪腐案件中出现的“白手套”,时常能看见各种老板的身影。
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披露了江西省政协原主席唐一军躲在妻子身后敛财的案件细节。
江西省政协原主席唐一军。图据央视
专案组调查发现,唐一军违纪违法问题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妻子宣敏洁实际控制的公司,用市场活动掩盖腐败行为。唐一军藏身宣敏洁背后,宣敏洁又藏身在多个代持人背后,操控多家影子公司,给审查调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唐一军妻子宜敏洁。图据央视
专题片还曝光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的贪腐细节。其贪腐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几乎从不亲自经手,而是通过多名“白手套”来操作。
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图据央视
比如,某企业想到贵州开展业务,有些项目需要得到孙志刚的支持。孙志刚趁机提出希望这家企业支持他弟弟孙少武的项目,收购孙少武在武汉的一个土地项目股权。企业负责人怀着攀附孙志刚的盘算,以远高于市场价完成了收购。
对于违纪违法所得,孙志刚家人主要通过找人代持来设置“防火墙”。专题片披露,孙志刚妻子的多年好友胡某不仅是孙家的“代持人”,也成了外人眼中的孙家“代言人”。
在各级纪委监委披露的案例中,问题官员上至省部级干部,下至县处级干部,其贪腐背后都不乏“白手套”的身影。
“白手套”类职务犯罪的手法越来越隐秘,“影子股东”就是其中一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此前查办的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案就是这样的典型。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图据央视
据专题片《零容忍》披露,孙德顺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平台公司是其核心经营团队,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并不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
参与查办孙德顺案件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干部樊祥鹏在专题片中透露,孙德顺利益兑现的方式非常专业化,做了层层掩盖,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表评论文章称,与普通的贿赂犯罪案件相比,“白手套”类腐败案件,在定性上更为复杂。如何有效打击“白手套”类腐败新形态,又防止刑罚打击范围无限扩大,取得最佳惩治效果,值得深入思考。
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
评论 15
一个小姐姐 2025-01-08 发表于四川
反腐进行时,正义不会缺席。
泰迪妈咪 2025-01-08 发表于四川
真是大快人心,期待后续报道。
佳凯在美国 2025-01-08 发表于四川
支持严打,还社会一片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