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田间地头上演“公主抱”,干部娇嗔喊“宝”。每到假期,都是一场文旅大考。为了招揽游客,一些地方在宣传上铆足了劲,然而结果却是“用力过猛”。社交媒体上争论不休,支持方说“基层干部肯放下身段,诚意可嘉”;反对方痛批“为流量无下限,损害地方形象”。明明出发点是带动当地旅游和特产销售,但却在实际操作中走形变样,“文旅局长类短视频”,近来再次引发网络热议。(半月谈)
作为一个特殊的内容创作赛道,文旅局长类短视频虽然历史不长,但已然经历了几起几落。最开始,此类局长更多是以“正剧角色”出现的,有策马扬鞭的、有长衣飘飘玩武侠的,有飚英语走知性路线的。这类视频,曾经火爆一时,其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跟进效仿,其流量迅速滑坡,渐渐也就没有什么波澜了。而近来,复兴的文旅局长类短视频,其实是2.0版本的,其特点很明确,那就是“正剧变谐剧”,搞怪、逗趣、玩梗的成分更多了一些。
更像整活的博主,而更不像“局长”,这是当下阶段解读此类视频作品的最基本的判断。纵向对比,我们发现,文旅局长们经过了明显的嬗变,而这其实是与短视频领域的信息传播规律深度契合的。短视频领域,对于特定赛道而言,通常是越玩越大、越玩越野的。而与之对应的是,受众的兴奋阈值越来越高,越来越难取悦。就算是贵为文旅局长,在流量市场上,也是“素人”,一视同仁地与其他博主竞争,当然不能免俗地学会了投其所好地迎合。
理想状态是,网络出圈,“泼天富贵”,“流量变留量”——有成功案例在前,这俨然成为地方文旅营销的捷径。然而,这种四两拨千斤的玩法,在很多地方,却成了吃力也不讨好的、“大力也出不了奇迹”无用功或者说低效工程。那些砸下重金、耗时耗力的局长短视频,很多都石沉大海。这种“投入与产出”极不对称,预期极不稳定的“数字项目”,在地方治理体系和绩效考核系统内,很容易承受巨大的压力。基于这种压力,也就有了种种扭曲、变型的视频作品。
现实中,某些文旅局长拍短视频,极易陷入“快出成绩”“积攒政绩”的急功近利。相比于普通博主,留给文旅局长起号的时间其实极其短暂。与之相较。地方文旅的经营与发展,注定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厘清这其中短期与长期、手段与目的关系,某些文旅局长短视频,注定还会继续拧巴下去。
评论 4
fm573256 2025-05-16 发表于四川
媚?
fm3414c3 2025-05-16 发表于贵州
文旅局长短视频2点0版争议不断不媚俗才有真认同
邓凯文2025 2025-05-15 发表于河北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