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铁路“消防员”的新年愿望|新春走基层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2-13 11:43 114473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实习生 赵一飞 摄影报道

“观察的时候不能影响到指挥人员,哪边有空档马上补位……”2月8日上午10点过,一场模拟机车头脱轨的应急救援演练在成都机务段进行,参加演练的是该段救援车间成都救援1班的11名队员。

成都机务段救援车间由70名平均年龄49.8岁的队员组成,他们驻扎在成都、广元两地,承担着火车脱轨时的复位救援任务,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铁路“消防员”。

春运期间,他们像以往一样,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保证险情发生时30分钟内出发。“不出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不要出动!”近30年春运都没出动的他们依然许下这样的新年愿望,因为他们不出动,意味着列车运行平稳,旅客一路平安。

成都机务段成都救援1班新年合影

被培训、演练填满的日常

临近春节,当许多人已经陆续踏上返乡旅程的时候,成都机务段救援车间成都点四十余名救援人员依然需要轮流值班;即便不值班,也必须留在成都市内。

“如果有重大突发事故,所有在外的救援人员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奔赴救援集结点,与值班人员共同赶往事故发生地。”救援车间的党总支书记黄国华说。

虽然出动的机会不多,但是他们平时也没闲着。

3个班组每个月都要分别进行一次救援演练,每周都要对救援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每次值班(连续48小时),还需要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理论学习。

只要成都点半径250公里范围内发生脱轨事故,这支队伍就要全员出动,3分钟内从值班室来到救援专列上等待出发指令,在三十分钟内,这辆救援列车就会驶出机务段,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事故发生现场。

“365天每天都处于待命状态。”救援车间主任吴健荣说。

应急演练现场

最“险”的救援经历

极尽严苛的管理与工作制度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2010年“8·19四川广汉列车坠河事故”的救援工作,让救援三班工长陈勇依旧记忆深刻。

2010年8月19日下午,从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在经过四川广汉石亭江铁路大桥时桥墩被洪水冲垮,两节车厢被颤颤巍巍地悬置在没有支撑的铁轨上。

桥墩的垮塌造成了桥体受力结构的改变,其他车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脱轨情况,在安全疏散完车上所有乘客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将脱轨的车厢重新复位,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陈勇回忆,那次救援他们连续作业二十几个小时,就算在夜间也不敢有一刻停歇。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列车复位,保证了后续救援顺利进行。

“是司机和乘务员的果断处置,在短短20分钟将全部旅客安全疏散,我们才能顺利进行救援。”吴健荣认为,每一次成功救援都是各个环节有效配合的结果,绝不是单独某个单位的功劳。

演练中,队员正在将脱轨的机车复位

365天时刻待命

在黄国华工作的近三十年间,成都机务段救援车间在春运期间还未出动过一次,这也是他作为铁路人心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我们一出动就代表列车发生了脱轨事故,所以我们所有人都非常希望自己不要出动,最好一次都不要。”

虽然不是常常出动,但是一年中的365天里,每一秒钟都必须有救援人员驻守在救援车间的值班室内,用救援车间主任吴荣健的话来说就是“练兵千日,用兵一时”。

被问到从事救援工作什么时候左右成就感,吴健荣脱口而出:“当我们把最后一辆车的最后一个轮子放到钢轨上,当指挥员喊出‘起复成功’,全场欢呼,也就是我们最安心、最开心的时候。”

这个春节假期,救援车间队员依然要轮流值班,很多人在除夕夜仍然要留在机务段。“(我们)铁路人已经没有年夜饭的概念了。”当记者与他们道别时,问到救援车间值班室的值班人员准备怎样度过今年的除夕夜时,他们这样回答。

评论 3

  • 平行者 2024-02-14 发表于四川

    致敬消防安检员

  • 风子 2024-02-13 发表于四川

    不出警是最大的愿望

  • 别用你的长相给我出难题2224408 2024-02-13 发表于四川

    铁路“消防员”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