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制图 何玙
在成都市烈士陵园的青松翠柏间,有164名烈士长眠于此。“这是谯东泽烈士,他牺牲的那一天是他女儿一岁的生日。”从“硬记”讲解词,到现在娓娓道来埋葬在这里的164名烈士生平,阴启昕像在讲“老朋友”的故事。他是成都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亦是这里的讲解员。
阴启昕讲解红色故事
5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与其对话。当他将烈士母亲颤抖的讲述融入解说词,当他把泛黄的家书扫描制成动态影像,当他用AI让烈士与家人“重拍”全家福,这位来自山东的“00后”青年正用自己的方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光芒。
是讲故事亦是听故事:
每个名字都是鲜活的生命
2023年,阴启昕初到岗位时,面对当时162个陌生的姓名,他用最“笨”的方式:每天背讲解词,把烈士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抄写在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如今,他不仅能准确说出每一位烈士的故事,还能指着陵园方位说出其安葬的位置。
阴启昕讲解红色故事
“这样的变化大概发生在我讲解半年后,是一次讲解过程中,我听别人讲故事的经历。”阴启昕回忆道,那天,一句“我见过他,我是他的战友”从前来参观的队伍中传来,一位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讲起当年的故事,“那一刻我非常触动,我意识到,只有了解烈士,才能讲好他的故事。”
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烈士的亲人、朋友、战友,“只要有生前认识烈士的人前来参观,他们都会主动说起相关的故事。”阴启昕说,他很喜欢听这些故事,比起略显“生硬”的讲解词,平凡的故事加入到讲解中会更有温度。
是传承亦是守护:
在双向奔赴中寻找意义
除了日常的讲解,阴启昕还会通过讲解比赛把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一次参赛讲解的主题,是关于一位23岁时牺牲的维和烈士——李磊。“知道他牺牲年龄的时候,我很触动,因为那一年我也23岁。”了解到李磊烈士的母亲现在四川省蒲江县,阴启昕驱车前往拜访。
“他妈妈见到我,一边抹眼泪,一边跟我说着李磊生前的事。翻出他曾经上学时拿的奖状、照片,回忆他曾经喜欢吃什么、做什么。”阴启昕说,那些故事,让他感觉到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男生历历在目。在他离开的时候,他受到李磊妈妈的嘱托:“请你一定要好好讲他的故事,谢谢你!”
阴启昕参加讲解比赛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讲述着烈士们的故事,也守护着他们的精神和灵魂,这是一种使命,让无声的烈士有声,让他们的故事被大家记得。”阴启昕说,“如果我不讲,可能没有人会知道烈士们生前的故事。”他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听故事的人,而烈士们的故事也在感动着他。
是历史亦是未来:
创新的表达激活红色基因
讲解之余,他走进校园,化身“老师”,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会结合做游戏、放视频等方式,和小朋友们互动,让他们的玩乐轻松的环境下,了解烈士的故事。”阴启昕说,他近期参与策划的《给烈士的一封信》活动中,收到了来自中小学生来信五千余封。
阴启昕进校园讲红色故事
“一边是舒栗彬给父母写下的泛黄的家书,一边是小朋友用稚嫩笔迹写下‘周叔叔,清明我和爸爸去看您,带了新做的玉兰花书签,去年那片黄了,今年的更美了’,让我感觉到故事的延续。”
“胡雨是一名武警战士,牺牲时只有19岁。”阴启昕说,胡雨的家人经常来陵园看他,也经常说遗憾一家人未曾合影,“于是我邀请了专业的老师,他们用技术让胡雨一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
在陵园里巍峨的松柏旁,阴启昕和同事们种下了许多新的树和花,“春天有白玉兰、樱花,夏天有三角梅,秋天有银杏,冬天有蜡梅。”他说,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有色彩与烈士常相伴。
“以前觉得红色故事是历史,现在发现它更是未来。”阴启昕说,他会把这些故事一直讲下去,这个“根”,他会守好护好,这样才能“往上长”。望着陵园里一团红色的花,阴启昕说,“这是清明前新种的,你看它,开得真好。”
(图据受访者)
评论 17
fm174eef 2025-05-04 发表于山东
从硬记到娓娓道来,阴启昕用心了
fm4595d8 2025-05-03 发表于四川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0一号 2025-05-03 发表于四川
希望有更多人像他一样铭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