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丨免费博物馆门票成了“商品”,黄牛为何总有票?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1-21 16:01 54051

□蒋璟璟

连续抢了半个月没有一次能抢到,但找黄牛却可以轻松预约到当日门票。当下,不少已经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成了个别黄牛牟利的工具。据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只要肯花一二十元到上百元,就能买到紧俏的博物馆免费门票。(法治日报)

近年来,逛博物院已成为很多城市人群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博物馆越来越多、办展水平越来越高,“博物馆热”也加速成势。应该承认的是,相较于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供给端是存在一定缺口的。其一大直观体现,就是想参观博物馆却总是抢不到票、预约不上。而与此同时,黄牛手里却似乎“永远有票”。不少人百般无奈之下,只有平白多花一笔钱找黄牛买票了。

我们知道,一般公共博物馆都是无偿向社会开放,公众只需线上免费抢票预约即可。博物馆人气高企,参观名额供不应求,于是乎,黄牛们也便看到了其中的套利空间。相比于囤演唱会门票,倒卖球鞋、盲盒等等,倒手“博物馆门票”,简直是无本万利的生意。由于免费门票没有成本,故而不需要担心货砸在手里血本无归的风险。有鉴于此,黄牛们蜂拥而至涌入其中,同行间都卷得厉害。

理论上,由于采取了实名制订票,理当能挡住黄牛囤抢才是。然而,实践证明,实名制并不足以把黄牛拒之门外。类似的情况,在“医院挂号”上,同样显露无遗。在一些人看来,黄牛好像总能抢到票,而自己总是抢不到票。严格说来,这实则是一种错觉。因为,当我们谈及“黄牛”时,更多是将之默认是一个整体,而忽略了黄牛同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实际情况是,每一次,总有一些黄牛能抢到票,而另一些一样抢不到。

不可否认,一些黄牛确乎有“神器”助力,通过抢票软件、外挂插件等,来实现技术碾压。除此以外,相当多的黄牛,其实并没有那么“高级”。其之所以抢到票,无非是采用了人海战术、精准卡点等原始办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人由于多次抢票不成,又感觉黄牛“总是有票”,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索性就把身份信息给黄牛让其代为抢票了。于是乎,黄牛手头的生意越来越多,整个的产业链也便有了维持下去的资本,这反过来强化了普通人抢票的难度。

免费的博物馆门票成了黄牛“商品”,为此破局,固然需要票务平台强化技术性防线,但更重要的,还是得公众认清其中逻辑、保持定力不给黄牛助攻,须知“没有买卖就没有黄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