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城对话传习志愿者:天府之国滋养三星堆想象力|名人大讲堂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10-18 22:24 95951

李水城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摄影 陈羽啸

人类迁徙路线和古蜀文明形成有何关系?三星堆文物的背后,讲述着哪些神秘故事?10月18日下午,名人大讲堂“古蜀文明季”在西华大学(郫都校区)迎来收官之讲。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水城,以《人类的迁徙与文化交互:古蜀文明的形成》为题,从人类迁徙路线的角度出发,讲述古蜀文明形成过程,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我今天不准备多讲三星堆发现和出土的这些文物,而是从一个更宏大的视野来讨论人类在迁徙和文化交互过程中,很多文明是如何撞击形成的。”李水城在讲座中以此开场。

迁徙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都是常态。讲座从最早发现的人类为依据,分析人类在出现以后,在非洲开始向外流动迁徙,并且说明迁徙在史前欧洲农业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角色。对中国而言,迁徙主要体现在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向西北地区发展的过程,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也证明了周围地区跟成都平原地区有文化的接触和交流。

讲座结束后,来自西华大学的几位传习志愿者围绕三星堆问题向李水城教授请教。

第一位同学是美术与设计学院的郭晨羽,她问道,作为古蜀文明的标志,三星堆遗址展现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流与互动,这对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研究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郭晨羽

“虽然我之前讲到文化发展进程时,是中原地区通过西北,然后进入到川西北,但这个发展进程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地区,而且有相当一批人沿着青藏高原的东路继续向西南地区扩散,一直进入到长江流域。”李水城教授介绍。

黄河和长江是中国的两大河流,也是中国南北的两个重要的中心,从北方的旱作农业到南方的稻作农业,这是两个不同地理文化区的东西。两个文化沟通了以后,对于加速史前时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文明化进程,它实际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包括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阶段,它实际上都是南北东西的一个文化交互的结果。“中原地区就像一个文明的花瓣的花蕊,周围是不同的花瓣儿,围绕着这个花蕊,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这样一个独特核心区和具有代表性的东方文明的民族代表。”李水城教授以花朵举例,做了总结回答。

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杨丽钰关心的,则是三星堆分布区域主要在哪里?其延续时间有多长?

杨丽钰

李水城教授根据现有的研究测算,“三星堆文化最早的年代,应该距今3700年左右,也就是相当于夏代的晚期到商代的早期这个阶段。它的发展一直到金沙阶段,相当于进入西周纪年范围,距今3000年前后,这是三星堆文化大致的发展跨度。”

关于三星堆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李水城教授介绍道,“应该在成都平原这个区域。而分布区域实际上今天在学术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教授您好,请问在古蜀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三星堆与其他文化有一些不同交流,但它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一些特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梁智强问道。

梁智强

李水城教授说起了蜀地出土的文物,如汉代说唱俑。“非常有趣,非常有文化气息,在其他地区见不到这样生动可爱的艺术造型。”而关于三星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提出了个人看法“生活在天府之国的人所占有的这个地区,给他们提供了这些养分。”

最后一个问题是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杜川提出的。“请问从人类迁徙和文化交互的角度来看,三星堆文化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是怎样的一个地位?”

杜川

李水城教授对三星堆的青铜铸造技术高度赞扬,“三星堆至少在青铜时代它是独树一帜的,在整个全世界都是独树一帜的。”而西亚、希腊、埃及等地的文化也各有其特色,“这个特色是一个地域文明所特有的。所以它是独树一帜的,是其他地区所见不到的。这个也是我们希望下一步继续深入探索的这样一个内容。”

评论 9

  • jiya 2024-10-21 发表于四川

  • A4人生 2024-10-18 发表于四川

    {这种讲座应该多举办几次。}

  • 糊里糊涂度日2001 2024-10-18 发表于四川

    {李老师讲得肯定很精彩!}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