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丨一个盘与涵盖国家和家族史的284个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6-09 16:03 121288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虽然不断出土的三星堆青铜器以别样吸睛的造型,将古蜀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震惊世界。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青铜器之乡”并不在四川,而是在陕西省宝鸡市。

中国对于青铜的使用,始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彼时,熟练使用火的人类,已经不满足于使用石头打磨的工具,他们需要更精密、更坚硬的工具进行生活生产。因此,在一代代人的尝试下,有了从硬度不够高的纯铜,转化为熔点更低、硬度更高的青铜的过程。在这之后,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有了飞速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灿烂的商周青铜文明。

因为青铜的得来不易,导致它一开始出现,就与战争和不凡的社会身份紧密相关。随着礼制的兴起,青铜逐渐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这就是“藏礼于器”。各样青铜礼器层出不穷,从以青铜酒器为主的商代,到以鼎、簋等食器为主的周代,都能够证明这一点。

作为周朝发源地、周礼兴起之地周原所在的宝鸡市,自汉代以来就有大量青铜器出土。并称为“青铜器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都出土于宝鸡。这些青铜器的出土,对周朝礼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展现了与三星堆文明完全不同的中原礼乐文化。那些青铜器上镌刻的铭文,更能作为参考和补充,完善我们在探索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时,细探那些几千年前,属于个人、家族的记忆。

周原遗址西周时期城址(周原遗址考古项目组供图)

1976年12月出土于周原遗址的史墙盘,就是这样一件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从1999年开始,参与周原遗址的发掘至今。在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中,徐良高说道,除去史墙盘的艺术价值和对周朝制度的反应外,它将国家历史和家族历史结合的、长达284个字的记载,本身就是特别之处。

284个字将半个周朝史和家族史结合

多处内容与文献记载吻合

盘,是用来盛水的器具。以青铜器制成,它就不再是普通日用器,而是礼器。“礼器象征着荣耀和权力,也是这些荣耀和权力合法化的历史证明。”徐良高这样说道。

史墙盘(周原遗址考古项目组供图)

制作史墙盘的人叫做“墙”,他为了纪念自己的家族“微氏”而做此盘。又因为“墙”的官职为“史”,因而我们称之为“史墙盘”。在1976年对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青铜器窖藏的发掘中,价值最为特别的,就是这个墙盘。

墙盘通高16.8厘米,口径47.3厘米,盘深8.1厘米,重12.5公斤。圈足,双附耳。腹饰垂冠长尾凤纹。圈足饰窃曲纹,均用细雷纹衬底。凤纹象征着吉祥,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的纹饰。器内底铸有铭文18行,共计284个字。这是1949年以来出土的青铜器中,镌刻铭文最多的铜器之一。

铭文的前半段讲述了历代周王的政绩和作为,从文王讲起,历经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一直讲到恭王,涵盖了大半个西周的历史。其中文王受天命,武王征伐殷人,成王治理周邦,昭王伐楚荆等事,均与已有的古籍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前半段铭文虽然是在颂扬历代周王功绩,但同时强调了诸臣子辅佐的作用,这也就与后段“墙”自述其先人如何事君的叙述相呼应。墙盘中记载的历代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吻合,这增加了记载的真实性,因而也让墙盘有了更高的研究价值。

徐良高说,将周代历史与个人家族史相结合的记叙形式,并不常见,这源于“墙”的家族世袭“史”官职位的特殊性。“前面的铭文记载,能够算是半部周朝历史。后半段讲,他的家族在商周之际如何投靠周人,如何被赐50田作为封地,一直讲到‘史墙’这个人,大致是几代人作为王室史官的家族史。”徐良高这样解读墙盘上的铭文内容。

徐良高观察周原出土青铜器(受访者供图)

制作者先人是商朝贵族微氏

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献中很清楚地记载,微这个人,就是史微。他是商朝的贵族,后来投降了周人,历代都为周人所重用。这类事情在周代很多重要的家族墓地中都有显现,文献中也有记载。”微子启相关的这一段历史,在《史记》及其索引中均有记载。孔子也评价他的作为是“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这个家族是商人贵族。在投降周人后,周人继续任用为史官,这是周人的政策和文化更具包容、更多元的反映。”据徐良高的介绍,铭文中所记载的“令周公舍,於周卑處”,也就是赐宅授田等内容,结合下文中“墙”仍旧担任“史”一职的记载,同时也是周代世袭制度的反映和证明。

“除了历史价值,有人把金文(即钟鼎文,指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作为一种书体,墙盘自然也是有艺术价值的。”徐良高补充说道。如今,墙盘藏于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并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

评论 1

  • fm68879 2022-11-11

    应将甲骨文知识,纳入中小学学习范范畴,了解中华历史。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