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史迹|老官山汉墓医简:成都气候湿润,这批竹简为何能保存下来?

封面新闻 2018-08-29 13:36 36398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摄影 关天舜

2012年,成都北郊天回镇老官山,因为修建成都地铁三号线,发掘了3座汉代墓葬。其中一座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920支竹简。

有学者认为,老官山汉墓中出土的这些竹简,极有可能就是已经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竹简这类文物原本在大量的墓葬中都应该出土的,但由于成都是冲击平原,五六米的土层下全是卵石层。这种地层环境对有机物的保存是不利的,墓葬埋下去后,地表水及地下水会渗漏到墓葬中,然后顺着下面的缝隙流失掉。

有机质的文物如果长期处于“一干一湿”的环境中,会很快被腐蚀掉。在这样难以保存的条件下,这批在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是四川地区第一次通过考古出土的竹简。

这批竹简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到底有怎样的秘密?

原来,老官山这个地方是一个高地,下面的地层是岩石而非卵石层,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墓葬。

另外,这个墓主不是本地人,使用了不同于四川本地的建筑方法,一定程度上对墓葬有了一定的保护。

这一现象在老官山一号墓中尤为突出,大量使用了青膏泥填充棺椁的缝隙。

当棺椁下葬后,渗水进入棺椁,基本上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几千年里都能泡在水中,有利于有机质文物的保存。

在这样的条件下,920支竹简才能重见天日。

这批医简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使成都地区成为我国一处重要的汉代简牍发现地,更是为研究汉代医经的成书提供了新史料。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