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葩的“商机”被人发掘——有人竟在上海地铁的早高峰期间出让座位,开价5元。
当事人周先生自称是一名上班族,目前已给一名乘客两次有偿让座,接受座位的乘客须提前支付5元,并和他约定好站点及车厢进行“交接”,这5元正好覆盖周先生的通勤车费。对此,上海地铁回应称,不支持类似有偿出让座位的行为。
地铁座位竟然能生出商机来,这样的民间“创意”实在令人惊叹。客观上讲,这5块钱不算多,对那些乘坐站点比较多的通勤乘客来说,的确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地铁座位毕竟是公共资源,无论多少价格对其转让,都是对地铁公共资源的破坏。
地铁座位本是流动的资源,乘客不是买了票上了地铁就一定得有座位,也不是乘客坐上了座位后就拥有支配权。在公交和地铁上,大家默认的规则是先到先得,同时座位的使用权也随人流转,如果你起身离开了,那么这个座位的使用权就不属于你支配了。当然,有特殊需要的乘客,比如老人、孕妇、残疾人、儿童、病人和身体不舒服者,可以优先被给予照顾和转让。
作为公共资源,对于公交和地铁的座位,任何乘客没有权利进行有偿转让。因为,一旦这些座位成了可以变现的资源,就可能被逐一分割圈走,成为部分人的特殊权利。这种风气如果不被禁止,不仅会“引导”他人一起来侵占社会资源,还会大幅抬高出行成本,从而使得政府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上面巨额公共投入的努力付之东流。
目前来看,转卖座位还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但由此在网上引发的热议程度来看,不能排除该行为有被效仿的可能。一线城市地铁的早晚高峰本就一座难求,如果地铁座位的“黄牛党”大量出现,那么本已紧张的座位资源会变得更加紧张。对此,各大城市的地铁运营方应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及早堵上漏洞。
这几年,“黄牛”从一个行业转战另一个行业,不断挑战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在进行持续打击,有些领域得到了很好的遏止,但也有些领域效果并不明显。
在许多大城市,早晚高峰期地铁公交拥挤是常态,化解这种供需上的紧张状况还需综合研究施策。现阶段,能坐上车、能回家是最重要的刚需,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秩序规范更显重要,任何破坏这种基本秩序的行为都不应该被鼓励,这些公共资源也不可以被人待价而沽。
评论 15
fm_16664 2025-01-03 发表于四川
大家一起抵制这种不良行为
清淡浮云 2025-01-03 发表于四川
坐地铁也要被坑,太不合理
费城浩浩 2025-01-03 发表于四川
黄牛这种行为真的该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