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邵永义:汉阳湖畔古水塘

封面新闻 2022-10-27 15:17 75162

文/邵永义

在青神县岷江汉阳湖西岸,龙泉坝北端,有一座山峰临水而立,如半个山门,上接成都,下控汉阳,东望峨眉,南连乐山,成为自古以来一个神秘的地方。

地名叫水塘。水塘没有塘,原来属于天庙乡梁家山村,现在被划入罗波乡龙泉村。乐青公路从西面环绕而过,在岷水奔流的梁家山口,水塘如飞来巨峰,丹霞独立,石矾临水,让岷水温顺地从脚下奔流而入江面开阔的龙泉坝村。

水塘南坡有一条下到江边的小道,渡口也叫水塘,有船可到东岸。东岸叫新路口,是汉阳镇北面的门户。中岩下来本没有路,放船从岷江而下,在这里可以登岸。在新路口进入后来开拓的熊咡古道,穿山越岭,摩崖而行,是通往乐山的古驿道。路虽坎坷,但翻越关子门去乐山,既可在洪水期绕开水上的航道,又可快捷抵达乐山。所以,这条路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仍是青神去乐山的3条道路之一。

清光绪版《青神县志·关隘志》载:“罗波渡水塘,县南四十里,塘房墩楼俱全,守训丁兵二名,哨船一只。”水塘渡对应的是岷江东岸的新路口渡,《青神县志·关隘志》又载:“新路口渡,县城南四十里,通嘉定府乐山县要路。”这个要路,就是关子门,“关子门,在县南四十里,与乐山县交界,山路窄狭,凿石成路,如门户焉。”

塘,本意为山中之水,涵养雨水,聚水为塘,可供民生、农耕,也可调节旱涝。汉阳湖对面的水塘,不是聚水的,而是聚集军事情报、接传军情机要的塘站,送出的信函叫塘报,具有隐密、快速的特点。塘报,起源于汉代的边报,唐宋时,塘成为军事情报接传的军机处:一般是从下往上,塘兵收集的军情、前方的战况要传回上级,一律轻骑快马,直奔塘站,塘站接到塘报,马上换人换马,飞驰接传,万里戎机,成为古代国防和战争中的生死之线。

唐、宋时,古驿道设驿站,可驻军,可收税,算是军、镇一体的官驿。汉阳位于岷江中段,商贾之地,水陆交汇,盐关驻扎督税官和盐卒,商家云集、船帮航渡穿梭。唐代设驿站,后来建镇,常年驻军,并以相关居民为依托,以商业供给为保障,这就是镇区别于乡的地方。乡仅是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只有镇才涉及军队,才可具有“镇守”的功能。

上方3公里处的水塘,位于水陆交通的关口隘道。水塘下面为汉阳镇,分为上、中、下三坝,还有官厅、官学无数,如粮仓、盐库、学校等。唐宋时,汉阳的洪水频袭,江边商户、盐关码头首当其冲,官府于是在水塘驻设汛丁,负责监视岷江汛情,尤其是洪峰的预警预报。

为保护汉阳古驿站,汛丁要接上游塘报,并观洪预警,一旦有紧急汛情,立即派出专人送塘报。同时,白天以击鼓传警,晚上点篝火,都能因其地高声远,迅速传到汉阳和下方的罗波、悦来。汉阳闻讯后,遂在码头紧急疏散船只,把河岸的临时建筑搬走,以避洪峰。

汉阳湖西岸,龙泉村的水塘,因水陆便捷,又是蜀中出川的隘口,设置军事塘站,才留下了这一古称。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