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珍公园 成都唯一以英雄之名命名的公园

封面新闻 2020-08-30 17:58 102283

□康国生

“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 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描写成都游园的情景。话说成都的公园,有望江公园、南郊公园、桂湖公园、东湖公园等等名胜,可是有一处以英雄之名命名的公园,很多人却并不知晓,英雄是谁,何以用它之名命名一个地方的公园?

公园的名字——家珍公园

家珍公园位于成都青白江城厢镇东街。它以前叫金刚公园,始建于明代天顺末年至成化初年(1464—1465年),当时川西著名丛林明教寺的僧会(低级僧官)法心凿池,名金刚池。池分两半,以两涵洞通连,中有亭榭。池中荷花荷叶覆盖,池旁绿柳低垂,为香客游息之所。民国15年(1926年),驻军旅长杨秀春将此园从明教寺划出作金堂县的公园,名金刚公园。

1938年,因园内建有彭大将军专祠,故改名为家珍公园。

2007年,镇政府斥资600余万元将家珍公园打造一新,旧颜换新貌。公园重新修建了大门,采用牌坊式的建造形式,家珍公园的题字仍沿用张秀熟题写的“家珍公园”四字。公园内修建了一个广场,广场开阔平坦,在广场上有两个石刻,是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兼该校“大学发展规划顾问委员会”委员――丁学良博士题写的。2007年8月6日,丁学良博士到城厢镇参观考察,对城厢镇的古景新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留下“旧城古韵”的墨宝。广场正对面有一个文化长廊,长廊如一扇屏风一般,将城厢镇1400多年以来的各个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展示和介绍,并把城厢镇近几年的新发展,新事物进行了展示,是城厢镇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家珍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彭家珍——推翻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人

家珍公园里的彭大将军专祠纪念馆,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81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是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家珍,何许人也?彭家珍,字席儒,汉族,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4月9日出生于四川金堂(今青白江区城厢镇)。 1903年,他考入成都武备学堂,以期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在习武以外,彭家珍还阅读了邹容、陈天华等人的革命著作,思考国家前途。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在革命的门槛外彷徨、苦闷了数年的彭家珍十分兴奋,热血奔涌,于是主动与革命党人接触,并拜见了十分景仰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接受了孙中山布置的携带一批革命书刊返川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的任务,从此踏上了为振兴中华,救国救民于水火的革命征途。在1912年1月中旬初,他参与京津同盟会骨干研讨诛锄袁世凯、良弼、载泽三人的决策。他挺身而出,承担了刺杀良弼的任务。1月25日,即刺杀行动付诸实施的前一天,彭家珍在“绝命书”中写道:入同盟会以来“未见大效”,“良弼不除,共和必难成,则后生灵涂炭,何堪设想乎。今除良弼之心已决”,“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1月26日晚得情报,知良弼等次日将在集内庭计议军事以对付南方革命力量。夜十一时,他换上军官服,藏妥武器,出门雇车到良弼红罗厂新宅,逢良弼归来,他随手掷出炸弹一枚,把良弼炸成重伤,不幸的是,一块弹片从下马石回弹进他的后脑,当场牺牲,年仅23岁。两天后良弼也因伤重而死。宗社党主要骨干闻讯惊骇,作鸟兽散。清宗室无人再敢坚持对抗革命政权。半个多月后的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宣布退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也随之终结,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彭家珍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建立的不朽功勋。大总统孙中山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称他的行动为“我老彭收功弹丸”,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令崇祀忠烈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给其家属颁发“永垂不朽”的烈士光荣证。

家珍祠三绝——门联、碑、匾

家珍专祠为仿古建筑,坐南向北,占地18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门与家珍公园相通,为传统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有大门、纪念碑、纪念堂、碑廊,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大门设在北端,古建筑除正中的纪念碑和西侧的陈列室外,依次为新建的大门、纪念堂、碑廊和西侧的万祺亭、接待室。)祠内遍植塔柏、雪松、梅花、香樟等花木葱茂,绿树掩映,四季常青,环境别致、清幽。

其一绝:大门的门联。大门为仿古建筑,梁架为木结构,屋面为琉璃瓦,屋脊为灰条脊。祠门檐柱高七米,面阔14.4米,长15米,双扇开关的红漆大门。大门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千载王纲一雷灰烬”,下联为“将军易水大地春城”。横额是“彭大将军专祠” 。它高度赞扬了彭家珍烈士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历史功绩。内容大意为:一声雷响,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灰飞烟灭,义无反顾,以身殉国,换来共和的春天。

这是对联可了不起,系三位省部级地方大员合作之作品。横额系1937年建祠时由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张群先生题写;上下联句子是著名辛亥革命老人、前四川省副省长张秀熟所撰,而由前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所书。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其二绝:纪念碑的碑文。 走进大门,就可以看见一座纪念碑矗立在院子中央,这座彭家珍殉国纪念碑建于1938年(即民国27年),由碑座、碑身和碑帽组成,碑呈四方体,高9.9米,为三大将军纪念碑之最。

其三绝:众多名人手迹牌匾、碑廊。纪念堂门上的“彭大将军纪念堂”横匾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先生题写。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彭家珍烈士家属颁发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表彰彭家珍“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荣垂不朽!”

这座彭大将军专祠碑廊里存放有政要和书法家盛赞彭家珍烈士的100余件珍贵墨宝,以上的名人手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英雄——永远被后人铭记

“惟蜀有材,奇瑰磊落,自邹迄彭,一仆百作;宣力民国,厥功允多”。这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对以邹容、彭家珍为代表的四川人民为革命贡献的高度评价。以彭家珍大将军为代表的四川籍英烈在辛亥革命中所建树的丰功伟绩,永远载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册。正因为,彭家珍居功至伟,其纪念专祠的重要价值,1981年,彭大将军专祠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为成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命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大将军专祠已成为全国非常重要的纪念辛亥革命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的近现代宝贵遗产。1983年专祠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外联谊促进祖国统一以及促进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面前,有许多像彭家珍这样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才铸就了泱泱中华的不屈的脊梁。

带你的家人和朋友去一趟家珍公园,除了欣赏美景,还补一补精神之钙,岂不是一举两得?

评论 1

  • 宜家的春天 2020-08-30

    小时候去过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