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夏天说再见 处暑时节这三件事很重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3 07:12 35319

8月23日

我们迎来处(chǔ)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暑热渐退,秋韵徐徐

天空愈发高远澄澈

2025年的夏日悄然离去……

用诗词和夏天说再见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苏泂笔下的处暑,是邂逅初秋的珍贵欢欣。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王之道笔下的处暑,是抢抓雨后农时的欣然期盼。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鹰乃祭鸟”,指老鹰开始大量捕猎小鸟;“天地始肃”,指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指农作物成熟,寓意丰收到来。

唐代诗人元稹写道:“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诗中所绘,正是处暑三候的生动景象,恰应物候变迁的悠然雅趣。

跟着古人过处暑 入秋的仪式感拉满!

秋游

处暑之后,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出海捕鱼

每年处暑前后,我国沿海部分地区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此时鱼虾贝类生长得比较成熟,适合捕捞。

放河灯✨

放河灯的民俗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那时人们驾舟出海下湖,通过放河灯祈保平安,后来逐渐演变成处暑节气的民俗。

吃鸭子、喝凉茶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我国民间自古以来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等。

唐代以来,家家户户有处暑煎凉茶的习惯,所用材料有金银花、甘草、野菊花等。凉茶虽然喝起来有点苦,但有清热去火、消食祛湿的功效。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做好这3件小事

处暑时节,凉意渐起,昼夜温差增大,但白天依旧比较炎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此时节应该如何养生?

“春捂秋冻”要适度

8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专家介绍,处暑时节适当“秋冻”可以增强免疫力,增强耐寒能力,促进心血管功能。

但“秋冻”并不是盲目冻,应当“该捂捂、该冻冻”,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肩部,肩部是肺经循行重要部位,在这个时间段,要穿着一些盖住肩部的衣物,不要只穿背心等衣服。

二是腰腹,腰腹是十二经络循行以及奇经八脉循行的主要部位,也是阳气之所在。随着气温下降,体内阳气也在逐渐衰减。这个时节要护住腰腹,减少穿着露脐装。老年人要更加注意腰腹部位的保护。

此外,对于一些免疫力较低、体弱的老年人,不能简单追求“秋冻”,适当保暖才是硬道理。

“春捂秋冻”可以遵循“815”原则:

当昼夜温差大于8℃以上时,说明气温不稳定,需要“捂”;

当气温连续保持在15℃以上,且维持了一两周时,就可以适当减少衣物。

别乱贴秋膘

进入初秋,食欲逐渐好转,贴秋膘可以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人的胃肠功能较弱,食用太多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进入处暑时节,可适当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蜂蜜、银耳、百合、芝麻、牛奶、鸭肉、莲藕、荸荠、甘蔗等;适当增加酸涩之性的水果,如雪梨、石榴、柚子、柠檬等。

润肺养阴 清热生津

秋燥再加上温热的天气侵犯人体,耗气伤阴,容易出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咳嗽少痰、大便燥结等症状,还可能会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此时,需要多食用具有润肺养阴、清热生津、润肠的食物,还要多补充水分。

推荐你喝石斛麦冬陈皮饮,石斛自古就是养阴清热的良药。处暑时节喝石斛麦冬陈皮饮,可以益气生津、清热除烦。

做法:石斛3~5克、麦冬10克、陈皮2克,大火煮开后继续煎煮30分钟即可。

注意:脾胃虚寒人群,容易胃胀泛酸、打嗝、胃口不好人群,大便稀溏人群不宜饮用。

评论 1

  • 兔兔藤藤 2025-08-23 发表于四川

    Say拜拜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