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赋能丨四川信息通信建设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封面新闻 2019-05-16 16:55 41584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缩小标准化差距”。而对四川来说,缩小城乡差距、填平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是当前脱贫攻坚中最为紧迫的任务。

2016年以来,四川信息通信行业把通信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实现全省“行政村光纤通达率100%”、“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和“重点道路沿线无线网络全覆盖”三大目标,开展“行政村通光纤”、“行政村通4G”和“深度贫困县重点道路无线覆盖”三大工程。工程实施完成后,共计解决近一万个行政村通光纤问题,全省行政村光纤通达率提升22个百分点,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同步推进“提速降费”和“信息化应用推广”,促进农村享受城市同等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倍增、放大作用,助力我省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通信建设人员正在高空架设光缆

一个悬崖孤村的蝶变

大凉山腹地,海拔1600米的悬崖顶上,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名叫阿土列尔村,因和外界的联系靠一条近千米高、沿悬崖陡壁而下的山路,故被外界称之为“悬崖村”。 艰险、封闭、落后是“悬崖村”的三大标签,这里不仅条件艰苦,信息也同样闭塞,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信息“孤山”。“以前,村里没有通信基站,只有在个别山头才收得到山下发射的微弱手机信号。”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如是说。

这里的人们进出大山,必须靠藤梯。这条让人揪心的路,构成对四川通信人的挑战。“悬崖村”通信建设工程难度超乎想象。新基站站址确定在了海拔2330米的龙沟乡沙马普尔村山头上,与“悬崖村”隔空相望,直线距离仅3公里。不过因悬崖阻隔,需要绕行34公里公路,再徒步25公里山路才能到达。最终通信人顺利解决了悬崖村的通信问题,实现了4G网络全村覆盖。

从此,悬崖村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路投资蜂拥而至,文化旅游等项目相继启动,村里的年轻人做直播成了“网红”。彝族小伙儿某色苏不惹在2017年11月底开通了直播账号,目前已积累5.8万粉丝。利用直播,他每个月增加了10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要知道,原来家里4个劳动力加起来一年收入不过8000元。

“悬崖村”的脱贫致富之路无疑是精准扶贫的新尝试,其扶贫思路是清晰的,就是通过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变,用“互联网+”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信息通信行业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搭起信息的桥梁,引来外界的关注和关怀为这里赋能赋权。

一项扶贫工程的硕果

“悬崖村”只是四川的一个缩影。

四川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六个省份之一,贫困人口数量大、分布广、程度深。恶劣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交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临多重挑战。每一个村脱贫,都是一场攻坚战。

三年来,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为抓手,组织全省电信企业实施行政村“村村通光纤和4G网络”、“深度贫困县道路沿线移动网络覆盖”、“自然村光纤延伸”等工程,累计安排资金约38亿元,新建光缆5万皮长公里,新增光纤端口40万个,解决了20个市(州)、120个县(市、区)共计近一万个行政村通光纤问题、深度贫困县3200公里重点道路沿线4G网络覆盖问题和贫困县422个自然村通光纤试点。截至目前,全省行政村光纤通达率、4G通达率分别提升20个、7个百分点,达到98%、93%。特别是信息高速路通达了甘孜、阿坝、凉山等部分基本通信都难以保障的偏远贫困地区,实现了“一步跨千年”。未来两年,四川通信行业还将解决500余个行政村通光纤问题和4300余个行政村通4G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目标。

一出乡村振兴的大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四川作为全国农业大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整体部署。而信息通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如何满足乡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信息化的需求,更好地为乡村“赋能”,四川信息通信业一直在探索。

长期以来,四川省信息通信业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从网络建设、提速降费、深化应用三方面着手,加快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降低农村资费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极大改善了农村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伴随信息通信建设扶贫的大力推进,四川省贫困地区信息通信网络覆盖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贫困地区通信资费低至宽带网络每月20元、IPTV每月10元,同时对全省6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台账,精准降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通信资费低于城市资费35%以上;另一方面,免费赠送价值数亿元的手机、光猫、机顶盒等终端设备,为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用得起互联网提供有效保障。

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深入贫困地区生产生活,从广元市青川县智能灌溉的木耳基地,到南充市南部县八尔湖镇小学的网络课堂,到连通华西医院专家的乡镇卫生院,再到稻城亚丁的乡村旅游小店,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全川贫困地区食住行学医等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乡村旅游等都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一出用信息网络搭起乡村致富路、托起村民致富梦的乡村振兴大戏正在川蜀大地如火如荼地上演着。


四川电信:用网络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四川电信以“数字四川”为引领,系统推进网络扶贫、信息扶贫、资金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定点帮扶,铺就网络通达路

近年来,四川电信以宽带乡村试点、电信普遍服务、民生工程建设、乡乡通光工程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助力脱贫攻坚。从2002年开始,四川电信便承接了四川盐源县、木里县的定点扶贫工作,集中优势资源投入专项资金、派驻挂职干部、打造示范项目、推进精准扶贫,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在木里、盐源、雷波,四川电信的建设者们正在加紧建设通信网络。目前,已经完成190个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开通基站89个。据四川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1日前,将实现三县658个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通达率达到100%。

信息扶贫,助农走上脱贫致富路

随着中国电信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为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遇。木里县藏祥阁农特产品商贸公司总经理杨夏娜,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杨夏娜通过网络销售松茸、牦牛肉、石斛等本地土特产,年销售额达到500余万元。“现在网上的销售非常不错,给我们木里的贫困户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本地土特产品入驻到益农信息社和天虎云商后,羊肚菌等特色产品特别好卖,销量增加了不少。”凉山州木里县藏祥阁总经理杨夏娜告诉记者。

四川电信积极承接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将益农服务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将益农信息社开办进了深山的偏远乡村,帮助农村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已经建成3.7万个益农信息社,覆盖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其中位于贫困村的益农社达到6000余个,覆盖农户328万余户,实现交易近50万笔。

而四川电信基于IPTV平台开通“精准扶贫 大爱四川”电视专区,探索出了“以购代捐”“先销后产”“以销定产”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据统计,仅凉山州盐源苹果一项,IPTV下单量就高达62%。依托天虎云商电商平台,在普格县洛果村实施的“草莓进城记”,更是让当地草莓销量大幅提高。

提速降费,实实在在惠及贫困群众

近年来,四川电信持续开展提速降费工作,让通信和信息业发展红利惠及四川百姓,让贫困地区的群众也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2019年初,四川电信实施宽带大提速、流量大降费行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免费赠送“致富包”,受到广大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的欢迎。截至目前,四川全省致富包用户达到14万余户,为全省贫困家庭节省通信费用1300余万元。


四川移动:互联网连起城乡信息信息“天路”

“互联网+”时代,越接近信息,就越远离贫困。

近年来,四川移动把信息通信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动能,积极补齐偏远地区网络短板、精准对口帮扶、推动信息技术与扶贫大融合,用互联网连接起信息“天路”。

三年攻坚,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暖人心

一直以来,四川移动积极开展对偏远地区贫困村的网络扶贫,从2016年开始,共承担了全省51%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重点攻坚偏远地区特别是三州的通信网络覆盖。截至去年11月,历经三年的攻坚建设,累计投资近8亿元,全面完成第一、二、三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任务并圆满通过验收,实现四川4718个行政村通宽带。

对口帮扶,精准助力95个行政村脱贫摘帽

2018年,四川移动全省70%以上的市州分公司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由专门领导和机构分管精准扶贫工作,共承担了53个县中95个行政村3525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此外,四川移动还先后对口帮扶广元、南充的3个贫困村,累计投入4000万元用于通信网络设施完善、道路建设、产业发展以及人文环境改造等项目。截止2018年底,3个贫困村均已脱贫摘帽,人均收入较扶贫前均实现翻番。

南充嘉陵区石楼乡马达山村,乡村公路通达、党员活动室建起、藕鱼立体养殖成为该村支柱经济……曾经的贫困村在四川移动的对口帮扶下露出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四川移动还通过党员干部及员工爱心捐款,帮助失去亲人的初中学生沈春华修建70平方米的住房、为33户贫困户送去温暖。2018年6月,南充市嘉陵区马达山村扶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并荣获四川省“四好乡村”称号,公司下派驻村干部荣获当地政府“优秀驻村干部”称号。

发挥优势,拓宽扶贫“互联网+”致富路

针对贫困地区信息闭塞、商业模式滞后等情况与贫困地区产业特点,四川移动发挥自身信息技术优势,搭建“互联网+优势特色农业+贫困农户精准扶贫”的“和生活-电商扶贫”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打开市场。去年3月,攀枝花米易番茄大丰收,却因销售渠道不畅每天正以数万斤的速度坏掉。了解情况后,四川移动立即对接米易农牧局、专业合作社, 2小时内完成了货源组织与平台搭建,不到1天,米易番茄正式上线四川移动“和生活”等平台进行销售, 14天共售出9万斤番茄,用实际行动助力农户渡过难关。该平台累计销售额已超9700万,荣获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与互联网+应用优秀成果金奖”。此外,四川移动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旅游扶贫,通过持续创新探索,让贫困群众在信息技术的新浪潮中享受到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川联通:互联网+教育助扶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四川联通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积极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和融合创新,助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师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抓好教育是关键。四川联通与四川省教育基金会签署公益合作协议,在凉山州地区启动中国联通“爱心筑梦”公益计划。公司投入6600余万元为凉山州的学生提供价值3900万元的导学号会员季卡,帮助凉山州30万个家庭实现专家级辅导,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赠送价值40万元的儿童智能安全手表,将安全监控中心平台与学生安全智能手表相结合,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兼容北斗、GPS)提供实时精准定位,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实现绿色亲情号码通话、校园智能考勤、SOS求助等强大功能,为学校提供校务智能安全管理,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提供价值76万元的校园智能机器人,利用“智慧天使校园管理平台”,为凉山州幼儿园所提供校务管理、每周食谱、直播平台等智能化安全管理;赠送价值2640万元的“线上学习卡”,助力凉山学子拓展视野;为雷波县八寨乡学校采购课桌椅,帮助改善当地教育教学环境。

“爱心筑梦”公益计划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回到温暖明亮的教室,不再因贫困而失学。四川联通将继续发挥好网络和技术优势,打造“互联网+教育”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办好凉山州“送培到家”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落实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契机,打造互联网化的教育服务新产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信息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若尔盖的藏族村民开通光网后,收看的电视节目又多又清晰


四川铁塔:让通信信号在乡村满格

作为国有大型通信基础设施企业,四川铁塔成立以来就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要求,积极配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重点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投资力度,积极开展信息通信扶贫攻坚。截至2018年底,累计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以及农村地区投资超过5亿元,新建铁塔基站超过2万个,其中精准扶贫项目新建站址3680个,实现了我省主要行政村和农村热点的网络覆盖,城乡信息鸿沟进一步缩小。

以木里县为例,2018年,省委省政府将凉山木里县后所乡呷古村指定为四川铁塔对口扶贫点,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木里县,2018年投资超过2200万元,已经完成64个无信号行政村基站建设和216旅游环线道路信号覆盖,已在年底前完成全部95个基站建设,将于2020年12月前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通信网络覆盖。届时,将为木里县父老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对外沟通和发家致富搭建更加畅通的信息桥梁。除了深度参与信息通信扶贫之外,公司先后派驻两名驻村工作干部孙韵清、丁云洪到呷古村实地开展帮扶工作,资助呷古村完成4公里灌溉沟渠、1个文化活动室及配套公共厕所、3座公共垃圾池的建设。

木里县呷古村56岁的袁明华唯一的儿子是残疾人,家里缺乏劳动力,生活极度贫困,村两委指派四川铁塔驻村帮扶队员孙韵清对口帮扶他。孙韵清了解情况后,为袁明华量身制定了脱贫发展规划,教袁明华上网学习花椒、中药种植技术,邀请驻村农技员到现场指导。袁明华家的青椒、红花椒,从原来自己吃都不够,到2018年还卖了近2000元,家里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袁明华心底十分感激,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四川通服:网络扶贫的守护者

“哗啦啦…”,大雨笼罩山间,在晨曦的微光中,“策马扬边”项目突击队员背负几十斤的缆线踏上“征程”,道路崎岖险峻,雨后更是泥泞不堪。“这个月已经下了20多天雨了,我们都很担心完不成任务,只得冒雨搬运材料。”队长老杨说。短短2公里的路,他们走了1个多小时。

午间,彝族阿婆带着儿媳给队员们送来食物,盛出一碗酸菜汤,递上一个烤土豆,磕磕巴巴地说着汉话,微笑着点头示意他们快吃,言语中充满对接通网络的期待。简单的一餐带给大家无尽的温暖,整装待发的队员们说:“阿婆放心,很快你就能看到大山外的世界了,生活也会好起来了”。

乐山市马边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辖区内有20个乡镇、123个村,地理条件苛刻,人口居住分散,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2018年7月,中国通信服务四川公司承接乐山市马边县“策马扬边”脱贫攻坚信息化平台项目,涉及69个行政村,包括新建杆路280公里、端口8720个,布放54个基站传输光缆,装机约8000户。该项目是打通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益举措,对信息通信精准扶贫工作意义重大。

履行国企责任与担当,做好信息通信扶贫,中国通信服务四川公司“扶贫攻坚突击队”以过硬的专业素质,一次次塑造出高质量工程。顶日月星辉,披雨雪风霜,无惧莫测的极端气候,无畏艰巨的地理环境,为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打通信息天路,为甘孜州海拔3000米的高原连接信息世界,为无数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实现了通信网络的有效覆盖,为乡亲们创造脱贫致富的新生活。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