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重访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6-20 10:17 67444

战旗村

【镜头回放】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在“唐昌布鞋”展示台前,村民热情地拿起一双布鞋想送给总书记,习近平笑着说:“我花钱买一双!”

在战旗村,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在实现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振兴乡村。中国有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始终要靠自己解决,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都会有几亿农村人口,我们不能一面有繁荣的城市,一面却是落后甚至衰落的乡村。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

6月17日,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在唐昌布鞋店铺里,非遗传承人赖淑芳和儿子艾鹏正忙着给布鞋“打布壳”——这是唐昌布鞋手工制作中的一个环节。布鞋的底子由一层层布壳纳成,抹上糨糊后需要晒干。布壳通常在头一年盛夏制作完成,因为高温天气最适合自然晒干,这样制成的鞋才透气、不易霉变。

这两个月,艾鹏忙得连轴转。先是在遂宁举行的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上,领回了唐昌布鞋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奖牌,又即将前往海南,参加非遗活动节。

对唐昌布鞋手艺传承人赖淑芳而言,2018年2月12日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考察,还买了一双她做的“唐昌布鞋”。在战旗村,习近平对乡亲们说,在实现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振兴乡村。

循着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赖淑芳和儿子艾鹏始终坚守在非遗传承的岗位上,唐昌布鞋先后入选四川省非遗、国家级非遗;在战旗村,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归,加入到乡村振兴行列,将奋斗书写在乡村大地上。

作为非遗传承人,赖淑芳总是担心唐昌布鞋的传承问题。儿子艾鹏的回归,让她心里多了几分踏实。2014年,艾鹏辞去收入稳定的工作回家,告诉母亲自己要为“唐昌布鞋”非遗传承做点什么。此前没有基础的他,一点一点地从纳鞋底开始学起。

不只是艾鹏,这两年来选择回到战旗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中有曾在大企业打拼的骨干,转身在田间地头当起了“新农人”;有在销售行业干得风生水起的女强人,回到村里琢磨起了农业致富经。其中不少人才,也成了村两委干部的储备力量。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战旗村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0年,在全省村级建制优化调整的整体部署下,战旗村与周边的几个村合并,面积从过去的2.06平方公里扩大到5.3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从过去的1704人增加到4493人。“村级建制调整后,村里面积变大了,人口变多了,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产业也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教研培训产业转型升级。”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雷远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