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全球视野之下 博物馆教育如何探索更多可能?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9-17 23:44 115534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把流动博物馆“开”进街头巷尾,将社会教育活动延展到围墙外,让过往行人都得以接触丰富的文博资源;夜宿博物馆中与恐龙标本共眠,“刷新”了博物馆社教科普的新场景;还有穿梭在文物之间,还能动手体验非遗技艺,沉浸式感受非遗的魅力……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断被强调的当下,社教活动层出不穷,研学活动如火如荼。

博物馆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窗口,也是社会教育、终身学习的课堂。如今,在数字化的浪潮之下,在文明互鉴愈发深入的今天,博物馆该如何创新手段焕发教育新体验?又该如何深化合作机制,加强教育融合发展?9月17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传承·创新·融合:全球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成都开启。

现场,来自国内外逾120位专家学者,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知名文博机构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代表齐聚,共同探讨博物馆教育的前沿理念与实践创新。

“博物馆热”兴起之下

如何探索博物馆教育的更多可能?

当你走进博物馆之中,你想收获怎样的体验?近年来,人们逛博物馆不只是为了“打卡”看热闹,更是意在从文物藏品中获得历史知识,接受文化熏陶、丰富内心世界。在博物馆中,人们也收获着在学校教育之外更丰富的体验。

“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愈发凸显,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去发挥博物馆作用,实际上对我们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庞雅妮这样说道。她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博物馆,都历经了“从物到人”的观念转变,由“守物”到转向为“关注人”。

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庞雅妮

在庞雅妮看来,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在教育领域呈现出了趋同性,但同时,中国的博物馆在教育力量方面更加庞大。“国内的博物馆中,几乎都有组建关于社会教育的工作队伍。就陕西历史博物馆来说,我们从事社会教育的队伍非常壮大,除了职工之外,还有大量的大学生、社会人员都加入了服务观众的队伍。”

现场,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学教授安来顺也带来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在全球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既有知识的⼀般性传授,⽽是更注重将博物馆学习者的创造⼒激活。“围绕展览内容主题的项⽬式提炼、藏品资源中⽂化创意元素的挖掘、对学校⽂化创意课程的战略性嵌⼊等途径,以更加开放、多元和可及的⽅式,催化更多创意灵感,为博物馆⽂化传承使命的实现探索新的可能。”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钟玲

说起此次学术交流的主题,四川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钟玲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博物馆教育是全球性的话题,尤其在目前数字赋能背景下,需要全球博物馆人不断创新。同时,她也以四川博物院在教育实践经历出发,表达了自身看法。“在过程中,我们始终将‘物’也就是藏品,来作为博物馆教育的基石,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参与’和‘实践’作为秉承的价值观。当然,馆校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石。”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在全球视野下如何进行交流互鉴?

放眼全球的博物馆中,教育的功能也正在被不断强化。在2024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现场,来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知名博物馆的代表,也谈到了所在博物馆于教育领域的尝试。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森尼学会)研究员伊丽莎⽩·凯伦·埃德尔

其中,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森尼学会)研究员伊丽莎⽩·凯伦·埃德尔谈到,美国拥有超过35000座博物馆,每座都独具特⾊。“尽管在学科领域、使命宗旨及管理模式上各不相同,众多博物馆的教育实践呈现出三⼤共同趋势:与当地社区合作、培养全球素养、开展跨境协作。”

美国⼤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部主任海蒂·N·霍尔德

而美国⼤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部主任海蒂·N·霍尔德,则以她主导开发的第81街⼯作室为例,分享了自身的经历。据介绍,这个每周接待3500⼈次的互动空间,以艺术、科学与物质性为核⼼,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让第81街⼯作室成为全球博物馆教育创新标杆。“这里提供有趣的数字与实体体验,鼓励孩子们动手创造、探索发现、批判性思考,学会欣赏不同事物的价值。”

复旦⼤学⽂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周婧景

在学术交流中,来自中国的不少博物馆人、高校学者也发表了自身的思考。复旦⼤学⽂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周婧景就提到,中国博物馆与世界博物馆一道,陷入全球的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而当代中国博物馆在理念、分⼯和专业上存在三⼤困境。“我们在理念上,要反思教育在博物馆系统中的真实地位;在实践上,通过人群进行分众并鼓励教育研究,破解同质化难题,探寻专业化之路。”

图据四川博物院

评论 3

  • 冉冉 2025-09-18 发表于四川

    哦哦哦

  • 冉冉 2025-09-18 发表于四川

    来了

  • 冉冉 2025-09-18 发表于四川

    快看看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