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核能产业何以提速?32个民用项目在蓉签约|科技观察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9-27 23:34 184389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9月26日,“新质蓉城·聚核赋能”2024民用核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蓉举行,100余家中核集团旗下企业及合作伙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院)供应链企业、核产业投资公司、行业协会等共计280余人齐聚蓉城,携手共筑开放合作“新高地”,助推核能产业升级。

活动现场签约仪式。(封面新闻记者边雪 摄)


活动现场“华龙一号”模型。(封面新闻记者边雪 摄)

以“核”为引擎 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封面新闻记者在大会现场获悉,本次签约地企合作、成果转化、民用核能等项目32个,投资总额超167亿元。包括核动力院一所、二所、四所、设计所、核总、海川、海光、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入园产业化项目,以及一批核能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合作、产品与技术服务项目;聚焦地企合作,核动力院与双流区签订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合作协议,合力开辟双流民用核能产业新局面。

当前,产业园正规划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即建设核电装备研发设计中心,打造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形成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运维全产业链;依托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核医药研发基地,支持京东方医院发展核医学科,加快建设华西质子重粒子医院,构建核药核素研发生产和临床运用于一体的完整生态链。此外,核动力院与双流区还组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班,以“核”为引擎,带动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聚链成群,已推进26个民用核能产业项目落户双流,全国重要的民用核产业聚集地正加速兑现。

在成果转化方面,核动力院与双流区政府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与成都科创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都核总公司与成都空港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核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合作协议,通过强化“科技+产业+资本+政府”联动,加快推进铀氢锆微堆、医疗废液净化装置等成果产业化,打造核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四川省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军工、核电与核技术应用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建成了较完备的战略核科技创新发展体系,以及完整的核电装备研发、制造及核燃料循环产业链,享有我国核工业“半壁江山”美誉。”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申彦锋表示,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以国家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为主攻方向,践行国家安全基石的“中华之核”、造福于民的“美好之核”、创新发展的“科技之核”、开放合作的“共赢之核”,拥有世界上少数国家才有的、我国唯一的完整核工业产业体系。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唐传宝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作为中核集团下属骨干科研院所,核动力院长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功研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多用途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打造了靓丽的“国家名片”,在核电装备、核电技术服务和核技术应用,以及新型能量转换技术等领域打造了自主可控的产品体系,为核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申彦锋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即将迎来核工业创建70周年。新征程上,核能产业创新发展前景广阔。封面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市推介了成都投资环境,双流区推介了核产业生态及中国民用核能产业园。

多项“核”新成果亮相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次大会围绕核电工程设计采购、核电产品、核电技术服务、核技术应用、新质生产力等领域集中展示,核动力院多款科技创新成果亮相。

在“双碳”战略指引下,我国核电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核动力院作为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研发设计和主设备集成供货商,成功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等国家名片。

此外,瞄准居民供暖、工业供汽、孤网电源等多应用场景,核动力院研发了多用途小堆/微堆,包括玲龙一号(ACP100)、浮动堆(ACP100S、ACP25S)、铅铋快堆CLP300、铀氢锆微堆等,具有安全性高、布置相对灵活、建造周期短、初始投资小等特点,能满足多样性的能源需求,支撑各行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在核电产品方面,历经三十余年投入和发展,核动力院形成了仪控、电气、机械、软件四大供货领域,产品近百项,其中核心产品二十余项,包括全厂DCS、专用仪控系统、电气贯穿件、智能诊断监测系统、反应堆专用工具、消氢系列产品等。供货业绩覆盖国内所有核电厂以及巴基斯坦C1-C4、K2/K3机组等,技术质量可靠,运行状况良好。

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核动力院还依托“中国堆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正在大力发展以医用同位素为主,辐照应用为辅的核技术应用产业。据介绍,医用同位素方面,获批行业唯一的“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溶液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已开工建设,八条医用同位素生产线已全面建成,锶-89、碳-14、碘-131正稳定供货,即将取得镥-177、钇-90等核素甲级辐安证并投产。单晶硅辐照方面,突破了8英寸单晶硅辐照生产工艺技术,连续多年实现稳定供货。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如何围绕先进能量转换、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领域,加快技术创新和赋能融合,培育了一批新质生产力,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据介绍,核动院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效率可突破50%,设备小型紧凑,可用于光热发电、余热发电等;核电设计软件包NESTOR已在核电厂、高校实现应用,软件测评能力获得CNAS认证。反应堆及一回路健康管理及智能运维支持系统逐步实现批量化应用,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核电运维。

评论 12

  • 梦想成真SCI 2024-10-05 发表于四川

    能来学习不

  • 自一人抽烟看夜景 2024-09-28 发表于四川

    聚核赋能,听起来就很未来科技感!

  • 叫我无名小妖 2024-09-28 发表于四川

    核动院牛,期待更多科研成果!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