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云南亚洲象群“断鼻家族”北上原因:逃离严重干旱的生存环境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3-29 19:25 118471

12头野生亚洲象在关坪“大象食堂”采食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2020年3月-2021年9月,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群“断鼻家族”离开传统栖息地,向北跋涉数百公里最远进入昆明市远郊,创下近年中国野生亚洲象活动的最北记录。该事件一度登上国内国际各大媒体头条,成为当年热度最高的环境议题之一。近日,研究者分享了对北移象群行为研究的成果。研究认为,“断鼻家族”北移是象群为了逃离2019年、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突发性游牧活动,不是迁徙活动。

研究指出,象群在北移过程中呈现出更靠近人类活动区域的行为特征,这是因为象群对人类失去了恐惧、对农作物产生依赖、以及人们沿途的干扰。综合来看,对北移象群而言,出走或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严重干旱会导致大象的高死亡率,“断鼻家族”在出走15个月后身体依然健康,且在旅途中成功产下两只小象,这说明此次游牧对它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Ahimsa教授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是这一研究的通讯作者,研究论文的英文标题为《China's wandering elephants: Integrating exceptional movements into conservation planning》,陈飞将论文的中文标题审定为《中国亚洲象游牧行为的启示》。

亚洲象走出保护区并非偶然

亚洲象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陆生脊椎动物,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但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分布范围逐渐南退,数量一度锐减。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亚洲象种群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50余头增长至如今的300余头。

在定居、迁徙、游牧、分散四种被广泛认可的动物运动类型中,大象通常是定居型,有着明确的家域,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亚洲象有迁徙活动。

西双版纳州林草局野保站站长李中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象群从保护区离开呈现出“离开的范围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久,行为越来越难以预测”的趋势。2021年,封面新闻记者走访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临近村落时,几乎每一个村民都能讲出自己在保护区外与亚洲象相遇的经历。

据云南大学教授陈明勇研究,2008年以来不断有亚洲象分散至保护区外寻找新的栖息地,部分象群常年游荡于自然保护区外,也有象群在全新的栖息地定居许久。种群数量增长,保护区内森林冠层增厚导致亚洲象喜食植物减少,被认为是象群寻找新的栖息地的原因。

象群为逃离干旱,向外游牧

像中国亚洲象这样正在增长和地理扩张的种群,出现较多寻找家域转移的行为是可以预见的。但令人费解的是“断鼻家族”在其主要活动范围之外迁移了数百公里,长途跋涉进入了陌生地区。

陈飞等人通过分析了“断鼻家族”北移事件的时间、运动位置等数据,发现2020年3月到2021年7月初,“断鼻家族”移动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其中2021年3月至6月移动了近200公里,这一运动没有强烈的季节性、时间可预测性、范围重叠,应被归类为非迁徙行为。

2020年两个离开勐养象群的活动轨迹。图源:研究论文

2020年3月“断鼻家族”出发北移的同时,另有一群亚洲象也向南出发,在之后闯入了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内。鉴于两个象群最终都回到了勐养,陈飞等研究者认为,两个象群的行为,都可以描述为为了逃离2019年和2020年袭击中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这一异常恶劣环境条件的局部性、突发性游牧。

研究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曾报告过少量因为剧烈的栖息地损失或干旱导致的亚洲象家域转移事件。中国两个象群北移和南移的运动证明了亚洲象的生态和行为的可塑性,它们能通过行为来应对异常的环境变化。

“断鼻家族”北移过程中更喜靠近人类活动区

研究发现,“断鼻家族”在离开勐养后, 逐渐走进了海拔更高、夜间灯光强度更高、 离主要道路更远、森林覆盖率更低的陌生环境,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栖息地偏好:主动选择靠近城镇和村庄,并避开高森林覆盖率的地区,但通常都不会远离森林,显示出亚洲象对森林边缘的偏好。

研究者认为,“断鼻家族”喜欢靠近人类,是因为它们对人类失去了恐惧、对农作物产生依赖以及人们沿途产生的干扰,特别是从2021年5月起,保护管理部门开始对象群的移动持续进行人为引导。

2021年5月“断鼻家族”在玉溪昆明交界地带活动。图源:相关人士

2021年6月7日“断鼻家族”在昆明晋宁区休息。图源:云南森林消防总队

2021年7月6日“断鼻家族”在人类生活区附近活动。图源:云南森林消防总队

通过和生活在保护区的亚洲象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在陌生栖息地生活和长距离移动的“断鼻家族”健康状况更好,这证明了以农作物为食对大象个体的健康状况有益,另外严重干旱会导致大象的高死亡率,所以对“断鼻家族”而言,这次向北游牧,是有好处的。但研究者也提醒,采食农作物过多也会导致亚洲象面临高糖、过于肥胖的健康问题,还会加剧人象冲突。

保护建议:将亚洲象的异常运动纳入保护规划

在对“断鼻家族”北移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陈飞等人建议制定基于特定区域的、 更加有针对性的亚洲象保护策略, 包括保护区、国家公园、景观连通性、 缓解人象冲突等, 并为亚洲象种群的扩张做好充足准备, 在未来几十年内其活动范围可能会随着种群增多继续扩大。

因为中国普遍采用的“让人们远离大象”的策略, 造成了亚洲象对人失去恐惧而变得鲁莽的风险, 可能会增加人象相遇和大象攻击人的风险。研究建议使用非对抗性的方法如电围栏、永久性障碍物来防止大象习惯于以农作物为基础饮食, 同时,不鼓励种植农作物建设“大象食堂”来补充亚洲象的饮食,这种补贴只应在干旱等特殊情况下使用。

由于达到成熟、衰老期的森林对亚洲象来说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栖息地,研究建议保护者通过引入小规模的干预,如在森林基质中保持-个镶嵌式的早熟植被斑块,这将提高栖息地适宜性和亚洲象的承载能力。但它可能会导致森林与大象两者间出现保护重点的冲突,因此需仔细考虑和更加细致的评估。而在大象适宜性较高的地区,研究者建议促进连通性,通过保护和恢复森林走廊来减轻人象冲突。

另外,北移和南移象群的案例也表明, 在环境发生严重变化的情况下, 大象可以通过改变其行为和运动模式来做出反应。 这要求保护部门在发生可能影响其栖息地条件的事件时,要有预见和准备,如干旱、洪水、 森林火灾和其他形式可能会影响栖息地的大规模干扰,而且随着气候变化, 这些干扰的频率可能会增加。

评论 8

  • fm1846 2023-03-30 发表于四川

    草原食堂

  • fm1846 2023-03-30 发表于四川

    断鼻家族

  • 北海之滨 2023-03-30 发表于四川

    气候变化影响大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