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光里,藏着中国人对家国最深情的告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22:07 75906

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明月升空,我们似乎与古人多了一分微妙的心灵相通。在这个承载着团圆与诗意的节日里,中国古典园林的月色正讲述着中华文明的悠长故事。

让千年月光浸润当代生活,国庆中秋期间,苏州园林推出多项中秋特色夜游活动。在网师园西侧小院内,一场古雅的拜月仪式正在上演。身着古装的女子向月而立,桌案上的金桂、水红菱、苏式月饼,尽是江南水乡的中秋意趣。时光在月色中模糊,让人恍若置身数百年前的中秋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柯继承:拜月的习俗唐宋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最兴盛是明朝。首先对月亮表现一种尊重,当然要许愿。许愿主要是安康、吉祥、团聚。

这份对月亮的礼敬,早已写进历史的篇章: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到苏轼的“千里共婵娟”,唐诗宋词里的月亮,已然超越天体概念,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图腾。

记者跟随专家来到月到风来亭,这座凌波而立的小亭暗藏玄机,暗合“天人合一”的诗意。

在古典园林的营造智慧中,明月意象早已成为景观空间的一部分。门洞取形满月,桥身合璧成圆,将“月有盈亏”的宇宙规律化为可游可赏的实体诗行。沧浪亭楹联书“清风明月本无价”,退思园花窗嵌“明月清风不用一钱买”,拙政园的扇亭则借东坡词叩问“与谁同坐”。这些凝固的诗句提醒我们:中秋从来不只是赏月,更是对生命境界的仰望。

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中秋的月光里,藏着中国人最深情的告白。从个人到家庭,从园林到山河,当千万个月影在江河湖海中交相辉映,散落于江湖各处的月光,终将汇聚成照亮家国的璀璨星河。这轮照耀过屈原、李白、苏轼的明月,今夜依然照亮着我们的文化乡愁。

(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 徐大为 季捷 王晓梵 朱振海)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