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被视为“超强变异新冠毒株”的BA.2.12.1毒株已进入中国。5月1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简称周报)披露,广东日前报告首例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12.1的境外输入病例。
据悉,BA.2.12.1是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的“下一代”。2022年5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密切监测该毒株。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相比,BA.2.12.1亚型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一些研究表明BA.2.12.1的传播率比BA.2快23%-27%。周报显示,至少有17个国家报告了相关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截图。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BA.2.12.1会导致比原始奥密克戎毒株更为严重的症状。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封面新闻记者,BA.2.12.1亚型毒株在国内还未发现本土的传播,如果监测系统做得好,是有可能不让其在本土传播的。
新冠病毒仍未停下变异的脚步。“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在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有明显规律。”4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无论新冠病毒如何变异,我们要从最坏的可能去准备。

奥密克戎更具传播力亚型进入中国
会引发新一波流行高峰吗?
2022年4月23日,一架从肯尼亚内罗毕起飞的国际航班KQ880抵达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国际机场。所有旅客均被转移至隔离酒店进行14天常规医学观察和常规核酸检测。
其中一名27岁的中国男性于4月27日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基因分型结果显示,该患者感染的是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12.1。该患者有完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并且在过去14天内没有接触过其他新冠肺炎病例。
资料图。来源:新华社
此前,BA.2.12.1亚型毒株因在美国的强劲势头引发关注。美国疾控中心(CDC)5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中,约半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BA.2.12.1。美国疾控中心称,美国一些早期证据表明BA.2.12.1比BA.1/BA.2有着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更快的传播速度。
4月18日,美国费城一座车站提醒人们在站内戴口罩的牌子。来源:新华社
由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团队发布的研究也显示,与BA.2亚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对三剂新冠疫苗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更强的抗体中和逃逸能力。在致病性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BA.2.12.1会导致住院人数增加或者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BA.2.12.1变异株是否会引发新一波流行高峰?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缺乏关于BA.2.12.1变异株的进一步研究及相关数据,需要关注感染过奥密克戎BA.1、BA.2的人是否会再感染BA.2.12.1、再感染后病情的轻重程度、是否有走向地方性疾病的趋势等。
“国内情况不同,大家不需要太过担心。”金冬雁指出,目前在国内较为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为BA.2,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吉林等地。BA.2.12.1、BA.4、BA.5这三个亚型毒株在国内并没有发现本土的传播,如果监测系统做得好,是有可能不让其在本土传播的。

新冠病毒变异未发现明显规律
如何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无论新冠病毒如何变异,我们要从最坏的可能去准备。
“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在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有明显规律。” 4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指出,新冠病毒变异一直在持续发生,有些变异改变了其生物性特征,影响其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有些人认为,新冠病毒朝着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面变异。实际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传染性和致病性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新冠病毒仍未停下变异的脚步。今后可能还会出现传播力更强、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的新毒株,我们该如何进一步筑牢疫情防线?
“我们对于病毒的进化的了解还是有限的。”金冬雁表示,新冠病毒仍在变异,但并不意味着其免疫逃逸能力会随着变异不断增强。他认为,从病毒进化发展的自然规律来看,其突变率不可能越变越快,传染率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近期引发关注的BA.2、BA.4、BA.5、BA.2.12.1等均为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出现更新的变异株是小概率事件。”
“我们可以发现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既然了解了,就有办法防止它们免疫逃逸。”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此前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加强基础研究,病毒在变,但针对病毒的基础研究会发现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机制。此外,配合吸入性疫苗的研发和口服小分子药物的普及,相信疫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当前,新冠肺炎仍在世界范围内呈大流行状态,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4、BA.5、BA.2.12.1也在加速传播,外防输入是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金冬雁建议,要加强对重点场所与重点人群的监测,根据疾病流行的特点,包括其传染性、致病性、危害性来确定防御策略,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常态防控。
吴尊友此前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也指出,一方面需要时刻密切追踪全球范围内新变异毒株在传播范围、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变化和进展,包括诊断试剂是否能灵敏检测出新的变异毒株,现有的疫苗在新变异毒株的预防感染、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的效果等。另一方面,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
“无论如何变异,我们要从最坏的可能去准备。”吴尊友说。
评论 2
闪了舌头 2022-05-18
传播真的快
是不是皮痒了 2022-05-18
做好防控,能挡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