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陪同学面试的工厂青年,意外踏入房产经纪行业,这一步他竟走了12年。从基层到大区管理者,他用行动证明,没有翻不过的山,只有不肯攀登的人。他就是陶友强,一个把“不可能”变成“我可以”的践行者。
意外入行,靠“守”字扎根
2013年3月的成都,春意微寒。23岁的陶友强陪着同学走进伊诚地产黄金东店(成都链家前身)面试。那时的他,已经在广东某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了三年多,带着些许漂泊后的迷茫回到四川。命运的齿轮也在此刻开始了转动。
面试等候时,陶友强引起了面试官静风(真名王海涛,现贝壳惠居事业线中心负责人)的注意。静风问他如何在“朝九晚五月薪三千”和“朝九晚九可能年入二十万”之间选择,年轻的陶友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颇具戏剧性的是,当晚陶友强就接到了静风的电话。一句“你要不要也试试看?”的询问,让陶友强的生活轨迹就此改变。就这样,陶友强拿到了房产经纪行业的入场券。
惊喜之后,是现实的考验。没读过大学,性格内向羞涩,社会经验有限,陶友强的入职之路并不顺畅。他整整跑了12天的盘,才最终正式入职。那一刻他便明白,自己起点低,要想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初入房产经纪行业的陶友强
入职初期,没有便利的线上获客渠道,客源稀缺。于是,他认准了驻守楼盘这个最“笨”的方法。在青房·尚瑞天韵楼盘门口,陶友强成了风雨无阻的“常驻大使”,从早到晚,执着等待每一个可能的客户。陶友强笑称:“我的区域经理存孝每天下班回家都能看到我”。靠着这份韧劲,他先后辗转了4个门店,最终在入职首月签下两单,踩着及格线达成转正标准,并成功留在了师父白春的门店。
然而,职业的考验并未停止。2014年底,已经晋升为高级经纪人的陶友强,竟连续两三个月没有开单。按照公司当时的规定,连续三个月不开单将面临淘汰。巨大的压力下,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我绝不能被公司淘汰!除非我自己选择离开。”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他和搭档日夜奋战,终于在最后关头迎来业绩爆发,逆风翻盘!
低谷爬起,不断突破自我
2015年,链家与伊诚地产合并,成为陶友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火力全开,斩获公司季度业绩第二名,第一次站上了领奖台;更一举包揽高西区年度个人业绩第二、小组业绩第二,成功跻身链家合并后的首届精英社(第41名),赢得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精英社活动的入场券。同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晋升为商圈经理,开启了管理生涯的新征程。
公司第二名
左图|陶友强获得赢亲情感恩大行动荣誉;右图|陶友强获得赢亲情感恩大行动荣誉
成为管理者,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第一次当商圈经理,他接手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光杆”门店。没有员工,没有现成资源。但陶友强选择迎难而上,仅用一个月就招聘到6名员工,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不久后,他又临危受命,接手了当时规模较小、人员匮乏的橙郡阳光店。面对仅有寥寥数人、月绩仅三四万的困境,他没有怨言,更没有退缩。经过一年的用心经营和团队建设,门店人数增长到18人,月业绩也稳定攀升至30万左右。
陶友强与橙郡阳光店的团队合照
接连翻越重重高山,带给陶友强的却并不全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惊喜。2017年,因连续两个季度的业务指标未达标,陶友强被免去了商圈经理职务。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消沉,坦然回到业务岗位,做回经纪人。三个月后,凭借着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积极的态度,他通过公开竞聘,重回商圈经理职位。
重新上任后,他接手的又是一家亟待组建的新店。这一次,他带领五位徒弟从零开始,先是在保利梧桐语组建B店,随后又开拓了西线阳光店。陶友强在持续壮大团队的同时,将业务版图不断向新的区域延伸。凭借出色表现,陶友强被上级委以重任,调回亏损严重、人员流失严重的中海国际店做支持。他毅然迎难而上,经过一年零一个月的全力打拼,不仅成功扭亏为盈,更将该店业绩推至大区利润第二名,团队规模也从最初的9人壮大至22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也为他赢得了竞聘总监的宝贵资格。
中海国际店团队合照
主动请缨,在新战场证明自己
厚积薄发,终赢突破。2019年12月,陶友强成功竞聘成为东北大部的联动总监。彼时该岗位已空缺半年之久,肩负重任的他,在上级飞云(真名宁飞,现四川贝联事业部蓉南运营大部总经理)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下,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全公司第一的佳绩,并代表公司在上海的全国运营管理大会上,以“聚焦提效”为主题分享了成功经验。
陶友强与东北大部的团队合照
然而,陶友强似乎总被“挑战”吸引。2021年,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主动申请调往当时业绩和规模在全公司排名最后一名的新都大区。这不是被迫,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渴望去证明自己、创造价值的主动选择。
初到新都,困难重重,规模、业绩、利润、人员都亟待提升。最初半年,作为大区总监的他,月收入甚至不如一些房产经纪人。但他未有丝毫动摇,仍然坚守阵地,誓要带领团队破局突围。
陶友强与新都区团队合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新都大区成绩斐然:2023年,利润率排名年度第二,人员规模排名年度第二,连续八个月蝉联全公司好赞第一,获得了“五虎上将”的荣誉。到2024年陶友强离任时,团队规模更是从222人突破至400人。个人荣誉方面,陶友强获得2023年年度银质司徽,还获得由贝壳西南区域总经理颁发的“总经理特别奖”,并当选2024年DVP。这些荣誉既是新都团队的重生标志,也是陶友强管理能力的有力证明。
新都区获得“五虎上将”奖
左图 | 陶友强获得总经理特别奖;右图 | 链家DVP
新都大区获得的荣誉
2024年,当新都大区发展蒸蒸日上之时,陶友强再次做出了一个充满勇气的决定:主动请缨调往刚拆分出来、规模最小、业绩又是最后一名的麓湖大区。飞云希望他能在潜力巨大的天府新区开疆拓土,再造一个新区域。“组织的需要就是我的价值所在。”陶友强怀着感恩之心,再次踏上新征程。
来到麓湖大区,一切又是从头开始。
但陶友强的经验和信念让他充满信心。他迅速投入工作,落地了一系列扎实举措:他始终坚持深入研究项目并制作宣讲PPT,深入培训团队掌握项目的十大卖点,并经常亲临现场支援一线;面对本区域房源不足的情况,他重点发力提升自有库存房源占比;为增强团队信心和获取一手信息,他亲自带领商圈经理面访开发商;针对麓湖区域高端项目云集的特点,他特别成立了“麓湖豪宅品鉴团”,组织优秀经纪人深度考察高端项目,提升团队的专业认知与服务能力。同时,他每周还固定安排两到三次同业交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左图 | 陶友强与麓湖区团队合照(最初);右图 | 陶友强与麓湖区团队合照(现在)
毫不意外,持续而深入的投入最终带来了回报:陶友强接手麓湖区以来,新房业绩排名大部第一(2025上半年)。在短短半年内,团队规模也从最初的110人迅速增长至180多人,成功引进了2个成熟团队,新增了5个新团队,门店数量也从5家裂变扩张至8家,团队总数达到10个。这段疆土拓荒、团队裂变成长的经历,注定将为区域的未来注入生生不息的火种。
从最北端的新都到最南端的麓湖,从规模最大到规模最小,从标的最低到标的最高,陶友强的每一步,都在挑战自我,也在印证着他的信念。如今,站在天府新区这片热土上,他依旧心潮澎湃,干劲十足。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持续努力,不久的将来,麓湖必将焕发新生,成为全新的标杆。
向光而行,你也可以
回首一路风雨,陶友强感慨万千。曾经那个在工厂流水线上内向羞涩的青年,如今已蜕变为能在大区运筹帷幄的管理者。对他而言,链家不仅给了他一份工作,更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转变的广阔舞台。“链家,永远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拼搏的人。”这是他最深的体会,也是他对所有新人的寄语。
陶友强坦言,自己的起点并不高,一路走来也并非坦途。挫折与挑战曾如影随形。他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三样东西:坚定的决心、吃苦的韧劲,以及对平台的无比珍惜。
“当年我就告诉自己,绝不能被淘汰。没有退路,才有出路!”面对困难,正是这份“背水一战”的信念,成为他咬牙坚持的核心力量。“想要收获,必先耕耘。这份工作,需要你舍得付出时间和汗水。”他始终坚信,只要珍惜公司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就能在这个公平的舞台上施展才华。
从一线经纪人到大区总监,陶友强拾级而上的每一步,都烙印着扎实与稳健。这份贯穿始终的认真与坚持,不仅让他在链家的广阔天地里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沃土,更将那句掷地有声的“我敢”,淬炼成了改变命运的真实轨迹。命运的发牌或许并不公平,但只要心怀热望,并愿意为之倾尽全力,每一双手,都紧握着改写未来的可能。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