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记者招待会35次提“绿色” “美丽中国”将要如何建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0-21 16:29 226554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0月2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与此前四场记者会多位发布人出席不同,本场记者会发布人只有一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这场时长100分钟的记者会上,翟青一共回答了10个问题,涉及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等多个热点问题。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美丽中国”十年成绩单: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过去十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果丰硕。翟青在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率达到了87.5%;地表水I—III类断面比例达到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1.2%;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这些年来,我们的蓝天多了、水清了、土也净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翟青介绍,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我国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云南野象旅行团北巡,“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藏羚羊繁衍迁徙,白洋淀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绿色”一词被提及35次 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绿色”是本场记者会上被提到最多的词汇之一。翟青共35次提及“绿色”,他在发布词中表示,过去十年,党和国家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在提到过去十年的生态环保成就时,翟青说,我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回答外媒记者提问时,翟青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影响世界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们坚定地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翟青在记者会上表示,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倡导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共建国家加强政策对话、联合研究和能力建设,把支持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截至目前联盟已有40多个国家的150余个合作伙伴。

此外,我国还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生态环保技术创新与交流。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培训了120多个国家3000人次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和合力。

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方面。我国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翟青介绍,我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在过去十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通过发挥主席国作用,我国积极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此外,中国还务实开展多双边环境合作。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积极开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等交流对话机制。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在非洲、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支持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经济、化学品管理、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等领域的项目和行动。截至2022年6月,我国已经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43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通过援助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等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物资,帮助有关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